李兰娟

研究领域

医学

浙江大学

李兰娟(女)(1947.09.13- )感染病(传染病)学家。浙江绍兴人。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浙江省科协主席。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王华明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华明(1962.05.06- )。金属增材制造专家,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1983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多元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胡盛寿

研究领域

医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胡盛寿(1957.04.19- )心血管外科学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胸外科协会会员,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学会轮值主席。胡盛寿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了我国冠心病外科微创系列治疗技术,开拓了“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创建我国首个心血管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从心肌细胞再生到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研制的系列研究成果;创立了主动脉-肺动脉“双根部调转手术(DRT)”,显著提高了我国复杂先心病治疗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支撑计划项目”等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郝希山

研究领域

肿瘤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希山(1945.9.15-)肿瘤治疗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河北省阜城县。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曾任日本久留米大学客座教授,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国际抗癌联盟(UICC)常务理事、亚太抗癌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等职。 任职经历 曾任日本久留米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国际著名肿瘤医学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国际抗癌联盟(UICC)常务理事、亚太抗癌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先后当选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第七次、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天津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1992年10月被列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大辞典,1993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2月被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肿瘤外科专家称号。1994年12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杰出贡献专家称号。 [1] 2011.8.10任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何毓琦

研究领域

工程

美国国家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1953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1-1969年,先后任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与工程系助教授、副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8)。何毓琦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团队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开创了微分对策的研究方向。在模式识别领域提出了Ho-Kashyap规则等。控制论专家。

查看详情

宁光

研究领域

医学

瑞金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长江学者

宁光(1963.6.22- )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山东省滨州市人。199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卫生计生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辑、国际内分泌学会执委会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内分泌肿瘤及糖尿病的诊治与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发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胰岛细胞瘤与肾上腺库欣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致病基因,规范并优化诊疗方案,显著提升内分泌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整体水平;致力于通过大型队列研究创建生物样本库的研究模式,全面阐述中国代谢性疾病严峻形势,深入探索危险因素及防治新方案。获评中国医师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International Endocrinology Award等。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刘志红

研究领域

医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志红(女)(1958.12.26- )肾脏病学家。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人。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理事,曾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及个体化治疗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课题。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课题、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重大项目、全军“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和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奖励。2001年中央军委记一等功。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委员。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倪明江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大学能源系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倪明江,男,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62年至1969年在原杭州第一中学学习,1969年3月赴黑龙江省富锦县支边,1972年至75年在原吉林电力学院动力系学习。1975年至79年在原吉林电力学院动力系任教。1979年至86年在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学科学习,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其间1988年2月晋升教授,1988年至2009年先后任燃烧与传热教研室主任、热能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能源工程系系主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查看详情

金国藩

研究领域

物理学和天文学

清华大学

金国藩(1929.1.8- )光学仪器专家。浙江省绍兴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领导可擦除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种可写可擦光学头,独创地将激光陀螺用于测量弱磁场。率先在国内研究计算全息、光计算及二元光学。有创见地提出了脉冲调制理论解释计算全息及空间域滤波的新概念,写出了国内第一本《计算全息图》、《二元光学》专著,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研制成功的二元光学激光分束器,具有国际水平。现从事光学体全息存储与衍射光学研究。曾获全国科技大会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当选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柯伟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柯伟(1932.12.30- )金属腐蚀与防护专家。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浙江省黄岩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的蠕变、疲劳及腐蚀疲劳等材料失效与保护的研究。提出疲劳预形变诱发蠕变空穴的模型,发展了蠕变与疲劳交互作用理论;首创喷丸和氩气联合处理的新工艺,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特大晶粒的难题;开拓了我国较为薄弱的腐蚀疲劳领域,发展了局部化形变与腐蚀交互作用的实验和理论;开发出多项寿命评估技术、新型耐蚀合金和涂料,并得到推广。曾获国家和部级以上奖励17项。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桂卫华

研究领域

控制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6年:桂卫华,男,1951年生,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自动化;
2015年: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工业大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E-mail:gwh@mail.csu.edu.cn
2014年: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工业大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 E-mail: gwh@mail.csu.edu.cn (GUI Wei-Hua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profes-sor a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 covers modeling and op-timal control of complex industrial process,and industrial large system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3年:桂卫华,(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大系统理论与应用等研究
2012年:桂卫华(1950-),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生产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泡沫浮选过程监控与图像处理
2011年:桂卫华(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系统理论、优化控制及传动控制;
2010年:桂卫华(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等研究.
2009年:桂卫华(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等研究.
2008年:桂卫华,教授,博士;电话:0731-8876677;E-mail:gwh@csu.edu.cn.通讯作者
2007年:桂卫华,男,1950年生.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桂卫华(1950-),男,湖北襄樊人,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大系统递阶和分散控制理论及应用;
2005年:桂卫华(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工业大系统递阶和分散控制理论及应用,鲁棒控制,复杂生产过程建模与控制.
2004年:桂卫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复杂过程优化、建模和故障诊断等研究.
2000年:桂卫华,1950年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地前联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进修.现为中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大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鲁棒控制的H∞方法、生产过程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
1999年:桂卫华 1950年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在联邦德国留学.现为中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工业大系统递阶和分散控制理论及应用,关联系统分散鲁棒控制的H∞方法,生产过程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

查看详情

郭位

研究领域

工程

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及校杰出教授,1980年从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72年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获得核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其早期著作「可靠性最优化设计」是可靠性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2003-2008年期间,担任田纳西大学工程系杰出教授及系主任。曾任工业工程、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主编。郭教授的学术贡献在于针对现代化的电子系统进行可靠度的衡量、推估及模式化作业,期望能在兼顾基础研究与实务应用的考量下达到系统最佳化的设计。

查看详情

王琪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四川大学

王琪(女)(1949.07.22-),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1982年1月)、硕士(1984年6月)、博士(1989年6月)学位。1989年12月—1992年3月加拿大Laval大学高分子科学工程中心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现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中国代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主编,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2009)。从事塑料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如固相力化学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橡胶,制备无卤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等。

查看详情

孙颖浩

研究领域

泌尿外科学

第二军医大学

2016年:孙颖浩,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Email:mnwk1411@163.com
2015年:孙颖浩,男,博士,教授.电话:021-81870001.
2013年:孙颖浩,本刊副总编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和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973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担任美国生殖泌尿外科学院(AAGUS)海外院士、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主席团理事、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会(ES)理事会理事、亚洲泌尿外科学会(UAA)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9届委员会副主席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外科年鉴》等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Endourology、U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和UrologiaInternationalis等杂志编委.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会医学与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多项荣誉.以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9项,以第1承担人获得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资助2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明专利1项.主编The Training Courses of Urological Laparoscopy和《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学》等10部专著,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73篇.
2012年:孙颖浩,男,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973”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第9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9届军队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9届委员会副主席等.《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主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副主编.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00年以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10余项;以第一承担人获得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专项、军队杰出青年基金等基金资助20项、7890余万元;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论文66篇;主编《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学》等7部专著;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多项荣誉;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2011年:孙颖浩,本刊副主编,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美国生殖与泌尿外科学院(AAGUS)海外院士、第31届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主席团理事兼国家代表委员会主席、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会(ES)主席团成员、第10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UAA)常务理事、第9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微创学组组长、第9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7届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各类科技成果奖9项.以第一申请人获9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GCP平台)等国家、军队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8项.荣立军队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70篇,其中在由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50篇,编撰学术专著12部.
2010年: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 通信作者
2009年: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 通信作者
2008年:通讯作者: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
上海分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年鉴>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擅长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复杂性泌尿系统结石的微创治疗.

查看详情

罗安

研究领域

工程

湖南大学

罗安(1957.07.21- )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专家。湖南长沙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大学教授,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围绕制约我国大功率电力电子特种电源与电能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发明了多种大功率电能变换系统及控制方法,研制出大功率电磁搅拌、大电流电解、混合有源滤波等电能变换与节能装备,并推广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等200多家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发表著作2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培养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达学者”、“湖南光召科技奖”等荣誉。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杨宝峰

研究领域

医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宝峰(1957.11.27- )药理学家。吉林省松源市人。198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并获药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科、药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发现微小核苷酸是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和调控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发现微小核苷酸有望成为心肌梗死/猝死的生物标志物;发现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降低患者心梗死亡率的新机制。并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获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顾健人

研究领域

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仁济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健人(1932.01.13- )肿瘤分子生物学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2000年曾任国家“863”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专题专家组组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了全国医药生物技术计划的执行。2001年-2004年任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1985年创建“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肝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肝癌的活化癌基因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建了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系统,发现了372个具有抑制或促进细胞生长的新基因全长cDNA,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张偲

研究领域

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张偲,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文昌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1985年山东海洋张偲,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文昌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1985年山东海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199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分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主任委员、广东海洋学会理事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偲是海洋生物和海洋药物家。主要从事南海生物活性萜类和生物碱及其作用机制、海南岛红树植物的活性化合物及其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在海洋药物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创建了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分离鉴定了1000多个海洋生物化合物,发现了100多个新化合物,筛选出了70多个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或抗附着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主持承担国家973、国家创新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29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9件,出版专著2种。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学术兼职: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海洋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热带海洋学报》主编、《中国海洋药物》编委。教育背景1995-09--1998-0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 1985-09--1998-0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1995-09~1998-0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 1988-07~现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习员、助研、副研、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5-09~1998-0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 社会兼职2017-09-01-今,中国海洋学会, 副理事长 2016-01-01-今,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15-08-01-今,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

查看详情
共17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