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田仔

研究领域

神经系统科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蒋田仔,男,1962年4月出生,博士学位,全球著名学者。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昆士兰脑研究所教授及“神经影像与脑网络组”实验室主任。1984年7月在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6月和1994年6月在浙江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期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普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英国女王大学计算机学院、美国休斯敦大学计算机系工作五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基于影像的脑网络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人类认知功能及功能异常的脑网络表征,脑网络组研究等。现任本领域多种国际刊物编委,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学会脑网络组分会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务委员,曾任国际“医学影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学会”理事及第13届年会(MICCAI 2010) 大会主席。正在主持的项目包括973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等。曾获Max-Planck Research Fellowships(1999年),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UNSW Vice-Chancellor's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s(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6年)。

查看详情

高自友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高自友,男,1963年出生,安徽人,理学博士,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务院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高自友教授在运输与物流管理、复杂系统建模和交通运输系统复杂性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及应用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了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创新团队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等20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7本,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同时还培养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

查看详情

徐玖平

研究领域

工程

四川大学

徐玖平,男,汉族,1962年9月生,重庆人,1988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四川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复杂系统的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的研究,通过将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数学建模方法相结合,他构建了谱系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了“问题群-模型媾-算法簇”的谱系化建模思想和决策分析范式,为解决多元主体、多层结构、多重目标、多级过程的复杂系统决策优化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他进一步提出了“多元-多层-动态均衡”的组织管理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地震应急管理、灾害风险演化、循环经济系统、环境成本核算、不确定决策、水资源管理、油气井管柱、油气田开发、能源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系统健康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其主要贡献集中于社会科学、应用数学、工程管理三个领域。

查看详情

杨义先

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

北京邮电大学

杨义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自1985年起开始研究编码和密码学理论,并创建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现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学术兼职: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已经完成出版了学术专著二十余部,其中包括我国在密码学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查看详情

舒歌群

研究领域

工程

天津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实验室 副校长 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973项目“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2010),主持承担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2017)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2007年获“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查看详情

王舒

研究领域

医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王舒,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会常委、天津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从医时间13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注重跟踪国际前沿水平,多项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在针刺治疗中风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及作为主研人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8项;获各级科技奖励23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1项,市重中之重课题1项,作为第二主研人员参与由石学敏院士主持的973项目1项,参加与法国Genset研究所合作的偏头痛研究。1998年获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天津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同年获由中组部、人事部及中国科协组织的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为当年全国中医界及天津市唯一获奖者。

查看详情

李德铢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李德铢:男,1963年11月生于江西省南康市,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1983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西南林学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年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做博士后研究; 1995年转入剑桥大学植物系暨植物园做第二期博士后兼Emmanuel学院研究员。1996年当选为林奈学会会员(Fellow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96年被特批为研究员。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云南青年科技奖。2005年10月至2014年,任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现任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 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和中美合作重大项目“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和修订版)编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植物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CBIK)理事长和云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同时担任《云南植物研究》主编,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副主编、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副主编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编委。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评议组成员、副组长。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分子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目前主持或参加国家、院、省及国际合作项目5项。作为项目建设指挥部经理,主持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查看详情

来茂德

研究领域

医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博导,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病理学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1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长期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推动经典病理学向分子病理学的发展,重点在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标志物的筛选以及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近几年在《Hepatology》、《Gut》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EMT和大肠癌转移关系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研究”、中德合作项目《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教育部《细胞-微环境互作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国家教育成果奖多项。连续四年(2014、2015、2016和2017 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近十余年在数字病理学与人工智能方面,与计算机领域专家合作,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合作发表了系列论文。

查看详情

张知彬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

张知彬,男,1964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动物生态学研究组组长。 从整合动物学的角度,以鼠类等有害生物种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种群暴发成灾规律与调节机制,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复杂互作生态关系,为生物灾害预警和综合治理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发现过去一千年间气候变暖显著降低了中国三大农业自然灾害(旱灾、涝灾和蝗灾),发现ENSO与我国、欧洲等国家鼠类种群动态密切关联,发现密度依赖的互惠或合作有利竞争者共存,并提高竞争力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啮齿动物食物贮藏空间记忆的行为神经生态学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农业鼠害暴发成灾规律、预测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7CB109100 项目时间:2007-20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啮齿类动物灾害发生与种群调控的分子机理》,项目编号:KSCX2-YW-N-06 项目时间:2007-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昆虫种子捕食对同域壳斗科植物自然更新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30770372 项目时间:2008 -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啮齿动物对森林种子命运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30570307 项目时间:2006 - 2008

查看详情

周科朝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中南大学

周科朝,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湖南衡阳人。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一直从事粉末冶金新材料及近净成形技术、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和纳米研究。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本科学习;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94年9月至1998年5月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1989年10月晋升讲师,1996年9月晋升副教授,1999年9月晋升研究员。1999年4月任中南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2000年12月任中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11月任科技处处长,2010年4月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查看详情

孙长颢

研究领域

医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孙长颢,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食物、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带头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3~6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为访问学者。现为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荣誉教授,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utrigenetics/Nutrigenomics委员,World council of genetic, fitness and nutrition for health委员。

查看详情

高希武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

高希武,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开发属的专家成员,著有《中国动物志·双志月·蚊科》(上、下卷)、《蚊虫综合治理》等著作。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害虫与鼠害防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化学防治学科组副组长、《昆虫学报》和《昆虫知识》编委。

查看详情

张纪峰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自动化学会

张纪峰,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学术兼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 Technical Board 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系统科学组召集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数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Governors, IEEE Control System Society, Member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Asian Control Association, Senior member, IEEE Society (1997.1-2013.12)。

查看详情

张玉秋

研究领域

神经系统科学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张玉秋,女,1962年9月生。现任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所副所长,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78-1983年就读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1992-1998年在西安医科大学神经生理研究室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加入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历任副教授、教授;2003-2004年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进行合作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曾获十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查看详情

李峥

研究领域

护理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护理,精神分裂症,社会支持,护理教育,生活质量,自我护理,生活方式。

查看详情

郭兴蓬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科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

郭兴蓬,广州大学副校长。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缓蚀剂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材料物理与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分别在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日本国立新潟大学获得学士(1982)、硕士(1985)和博士学位(1996)。1985年5月—199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任教,1996年4月—1999年9月在日本帝国石油技术研究所工作,1999年11月聘任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务处长。2017年6月起任广州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腐蚀电化学、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973子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详情

张波

研究领域

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

张波,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校“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带头人。中达学者。主讲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微机控制、计算机仿真、机电系统微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等课程。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第12、13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863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小功率电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电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电力电子系统与装置标准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电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广东省日用电器公共实验室学术委员、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编辑委员会委员、新能源电能变化与控制技术丛书编审委员会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电机控制与应用》、《电力电子》、《电源世界》、《电源技术学报》杂志编委、IEEE会员、多家国际权威刊物审稿专家。先后主持过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项粤港招标重点领域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等在内的纵横向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获得1项国家优秀专利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

查看详情

黄宏文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黄宏文,1957年1月出生,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果树专业,1984年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美国Auburn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7年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助理、常务副所长、所长、武汉植物园主任,2006年11月至今任华南植物园主任。目前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秘书长、东亚植物园网络(EABGN)轮值主席、中国植物园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长及国际园艺学会(ISHS)猕猴桃工作组轮值主席等。长期从事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和果树新品种选育,先后主持国家、中科院及国际合作重要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专(编)著14本。选育了9个猕猴桃新品种,撰写了《猕猴桃属-分类、资源、驯化、栽培》等专著3本。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5项,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共5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