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优贤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大学

孙优贤(1940.12.23- )工业自动化专家。浙江省诸暨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自控联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在现代控制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针对复杂工业系统的高度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高度关联性、特大纯滞后和信息不完全性等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建模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容错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并在大型工业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初步建立了现代控制工程的方法论体系。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制浆、造纸、生物化工等大型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中的重大关键技术,成功地研制了Supcon 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Suny TDCS9200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制浆造纸、生物化工自动化工程领域,针对大型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建立了24种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25种高级控制算法,18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了6种造纸专用仪表和12个软测量软件,并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孙颖浩

研究领域

泌尿外科学

第二军医大学

2016年:孙颖浩,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Email:mnwk1411@163.com
2015年:孙颖浩,男,博士,教授.电话:021-81870001.
2013年:孙颖浩,本刊副总编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和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973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担任美国生殖泌尿外科学院(AAGUS)海外院士、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主席团理事、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会(ES)理事会理事、亚洲泌尿外科学会(UAA)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9届委员会副主席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外科年鉴》等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Endourology、U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和UrologiaInternationalis等杂志编委.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会医学与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多项荣誉.以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9项,以第1承担人获得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资助2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明专利1项.主编The Training Courses of Urological Laparoscopy和《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学》等10部专著,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73篇.
2012年:孙颖浩,男,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973”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第9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9届军队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9届委员会副主席等.《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主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副主编.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00年以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10余项;以第一承担人获得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专项、军队杰出青年基金等基金资助20项、7890余万元;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论文66篇;主编《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学》等7部专著;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第十一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多项荣誉;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2011年:孙颖浩,本刊副主编,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美国生殖与泌尿外科学院(AAGUS)海外院士、第31届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主席团理事兼国家代表委员会主席、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会(ES)主席团成员、第10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UAA)常务理事、第9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微创学组组长、第9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7届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各类科技成果奖9项.以第一申请人获9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GCP平台)等国家、军队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8项.荣立军队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70篇,其中在由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50篇,编撰学术专著12部.
2010年: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 通信作者
2009年: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 通信作者
2008年:通讯作者:孙颖浩.E-mail:sunyh@medmail.com.cn
上海分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年鉴>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擅长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复杂性泌尿系统结石的微创治疗.

查看详情

孙家广

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中国图学学会理事长

孙家广(1946.1.4- )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家。出生于江苏镇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十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管理技术与系统以及软件工程与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研制了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三维产品与工程造型及数字建模、集成化CAD/CAM支撑软件、工程图档电子化管理,企业资源管理(ERP)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等六种大型软件,其中CAD软件系统已销售数万套。在基于Corba/Web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框架,线框、曲面、实体和特征统一表示的产品与工程造型算法,多资源、多事件、多进程协同工作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方面有创新。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二等奖、1990年和1995年三等奖。发表论文178篇,EI已收录62篇;SCI收录28篇,作为第一作者著书四本。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孙颖浩

研究领域

医学

长海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颖浩(1961.05.17- )泌尿外科学专家。山东省乳山市人。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亚洲泌尿外科学会主席。在国内率先开展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结合中国人特点,创新多项关键技术。首次提出中国人与欧美人群不同的前列腺癌诊断策略。首创经皮肾镜大功率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发明了自有知识产权的“孙氏输尿管肾镜”,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并上市销售。主持“97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科研项目2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科普奖各1项。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沈世钊

研究领域

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1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本科毕业,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此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高校任教。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2008奥运会场馆建设高级顾问。长期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的开拓,在“悬索结构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屋盖风荷载及风效应”、“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及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空间结构,为我国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获国际空间结构协会(IASS)“Honorary Membership”称号。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个人简介   姓名:沈世钊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   1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   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山仑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山仑(1933.1.19- )作物生理学和作物栽培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龙口。1962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旱地农业的学术带头人。提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及发展旱农生产的若干新论点。开拓了旱地农业研究的生理生态领域,证明有限水分亏缺对作物的补偿效应,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有力根据。提出"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的适应及调节"这一新概念,并研制出属国内外首创的,使作物生理活性和抗旱性得到一定程度结合的新型抗旱剂,被认为是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相结合的成功范例。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年1月19日,山仑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 [6] 。 1954年,山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现山东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即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 1959年,山仑被选派到原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留学 [7] 。 1962年,山仑获得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 1972年8月,山仑担任中共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第二届委员会党委会成员。 1974年11月,山仑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革委会委员、常委、副主任。 1977年10月,山仑与朱显谟研究员作为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代表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78年8月,山仑担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 [3] 。 1995年,山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1997年,山仑担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第二届),之后继续担任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至2005年) [8] 。 2007年1月19日,山仑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11月担任“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的大会主席 [9] 。 2008年7月3日,山仑作为奥运会圣火在杨凌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2009年,山仑应邀赴京,观看了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60周年庆典 [10] 。 2010年6月14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仑院士应邀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9] 。 2011年5月15日至19日,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农学院联合主办的“中美生态水文双边学术交流会”(Sino-US Forum on Ecosystem and Water Resources)召开,山仑院士担任学术交流会主席 [11] 。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山仑传》于由金城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发行 [5] 。 2018年12月18日,山仑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延安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查看详情

孙燕

研究领域

医学

北京肿瘤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燕(1929.02.01- )临床肿瘤学家。河北乐亭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内科肿瘤学会主席与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名誉主席。曾任WHO癌症部咨询委员,UICC教育委员会委员。孙燕院士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肿瘤学家,我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1959年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1979-1981年间曾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从事研究,曾于1984-1992年间任内科主任。他五十多年来在开发抗肿瘤新药,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扶正中药促进细胞免疫作用,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在我国的推广,以及教育和保健等方面卓有贡献。近年来由他主持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rh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参一胶囊(Rg3)和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均已上市,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使广大病人获益。并因此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和省部级奖。2012年获吴阶平杨森医药科学特殊贡献奖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终身成就奖。著有《内科肿瘤学》、《肺癌》、《临床肿瘤内科治疗手册》和《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等专著37部。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名医(1993)、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4)、杰出保健专家(2005)和北京市医德楷模(2007)。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沈昌祥

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

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

沈昌祥(1940.8.22- )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浙江省奉化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力系。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曾任该所副所长兼总工。在信息工程与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研制成功海陆兼容的信息处理系统、保密通信电报网络系统,并主持研究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1985、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1985、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主要著作有《实时系统软件设计初步》。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苏义脑

研究领域

钻井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所

  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2004年12月27日上午,我校聘请中国工程院苏义脑院士为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顾问。   苏义脑院士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和专题组长连续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有关重点科技项目的攻关。苏义脑现在还担任国家科技奖励地矿专业组评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石油学报》等七刊物编委,是国家863计划820主题组专家。   苏义脑院士能够准确地把握钻井工程科研方向,不断提出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始终在油气井工程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开拓性工作,为推动我国钻井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率先把工程控制论和航天制导技术引入钻井工程,开拓“井眼轨道制导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新领域并组织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获得“自动井斜角控制器”等多项国家专利。近期,他主持国家经贸委“十五”重大装备研制课题“CGDS-1型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研制”。该项钻井技术为当前国际钻井界的高新技术,具有创新性很强、难度很高和独立自主开发的特点。   苏义脑院士负责主持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他本人出版学术专著6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30余名。他经常亲临实验现场,与实验人员同甘共苦。他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孜孜不倦,为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科技进步无私奉献。   1991年,苏义脑院士被国家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获得全国首届国氏博士后奖,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查看详情

孙永福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铁道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永福(1941.2.26- )铁路工程专家。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196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工作。1984年担任铁道部副部长后,主持研究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研究铁路建设项目决策体系,提出按系统工程建设铁路大通道的规划设计新理念。主持建成大秦、京九、南昆、宝中铁路以及衡广、兰新复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主持重大科技攻关,总结出我国山区铁路建设成套新技术,研制成功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设备。组织高速铁路技术研究,制定了有关标准规范。2001年后,主持青藏铁路建设,提出了建设方针,首次建立质量、环保、健康安全、工期、投资五大目标控制体系,确定了“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攻克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难题”,实现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把青藏铁路建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孙晋良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上海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孙晋良(1946.1.2- )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三十多项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委“十一五”项目及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碳/碳复合材料喉衬及增强骨架材料为国防军工重点型号及航天工业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成果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应用。主持研究的“碳/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 项目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孙承纬

研究领域

物理学和天文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承纬(1939.12.12- )爆炸力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国家863计划八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炸药爆轰、激光辐照效应、应用脉冲功率技术等研究,并从事材料动态响应和高能量密度动力学等基础研究。爆轰物理方面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为核武器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提出激光辐照效应新模式,为激光应用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倡导我国的电磁发射、高电压爆磁发生器和电磁内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发表专著二部、译著一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40项以上,国防发明专利一项。四川省科学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舒兴田

研究领域

无机化学工程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舒兴田,1940年4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筛和炼油催化剂制造专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舒兴田于1964年从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进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二研究室工作;1970年至1983年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十四研究室工作;1984年至1999年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二十二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题目组长、主任工程师、室主任、高级工程师;1998年获得第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担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舒兴田长期从事分子筛炼油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研究

查看详情

孙敬良

研究领域

工程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敬良(1930.07.14- )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山东省掖县人。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上海航天局研究员、三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早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主持多种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改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技术关键。在任多种运载火箭技术负责人期间,为确保“一箭三星”发射成功,为攻克运载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的关键技术,在主持运载火箭长征4号、长征2号丁的研制中,为火箭总体方案采用优化设计原则及数字化控制系统、挠性惯性平台等多项新技术,并使运载火箭总体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作出了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