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保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祖保教授出生于1942年9月。他于1971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杨教授是分离纯化工程、吸附剂研发及其应用于环境与能源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和引领者。发明了多种在空气分离/纯化、有机物分离、汽车燃料脱硫、氢气储存等领域具有最佳性能的新型吸附剂。发展了独特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模式来指导设计吸附剂。他对环境催化、碳化学、材料科学方面也有重要突破与贡献。

查看详情

徐南平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5年4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查看详情

谭天伟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谭天伟(1964.2.7- )生物化工专家,生于甘肃天水市,湖南湘潭人。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副校长。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在脂肪酶、酶固定化及酶催化合成化学品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有机合成用脂肪酶和酶工业催化的工业化;建立了基于标志代谢物控制的发酵放大新方法,并用于酵母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开发了发酵废菌丝体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新工艺。先后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7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和国家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蒋士成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中国石化

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特别贡献奖

蒋士成(1934.9.23- )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7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兼任中国化纤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仪化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生产、技术管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国产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主持仪化公司贯标工作,推动仪化公司质量及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特奖各1项,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袁渭康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渭康(1935.7.1- )化学工程专家。上海市人,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62年华东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了移动床煤气化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和通用的相平面分析法,以及反应器多态的全局分析法;在生物反应器的状态估计和控制、固定床电极反应器、超临界流体反应和CVD反应器的模型化方面获得了创新成果;进行反应器动态行为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学模型筛选及状态估计方法,以及过程在线辨识方法;主持了多个工业反应器的开发项目;创导了“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方法论”,应用反应工程理论,成功实现了反应器开发工作的高质量、短周期。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1999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金涌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涌(1935.7.30- )化学工程专家,北京市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清洁化工工艺与工程、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获198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省部级奖励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讲座奖等十余项,获技术专利十余项,专著6本。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蒋剑春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蒋剑春,1955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担任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主任委员、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以及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基础及工程化研究,主要包括活性炭材料制备,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催化液化,生物质化学转化制备精细化学品等。荣获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机构联合颁发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1项,发表论文340篇,授权发明专利85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全国15个省、自治区,成套技术和装备出口日本、意大利等国家。

查看详情

陈丙珍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化工系

陈丙珍(女)(1936.5.5- )化工系统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学术期刊“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副主编等职。曾担任第8届过程系统工程会议(2003)国际组委会主席。70年代后期即致力于化工系统工程新学科的建设和工业应用,创建了教学科研基地。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方向有: 石化企业能源和资源系统的优化综合,化工过程非线性分析, 化工过程本质安全设计,复杂过程系统多尺度建模与优化以及生物质燃料供应链优化等。代表性的成果有: 解决了大型石化装置在线优化的关键问题,实现了从离线优化到在线优化的技术跨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工业裂解炉模拟优化工程化软件;为复杂工程系统的故障诊断等发展了具有逻辑推理、定性决策和定量计算功能的化工智能系统;提出了考虑灵敏度要求的换热网络优化综合方法以及全厂能量系统集成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策略,在炼油厂节能改造中效益明显;提出了基于过程稳定性和可控性分析的全参数可行域的操作子区域的划分策略,使得所设计的过程在本质上具有维持稳定运行的系统特性,从源头上降低不稳定生产的概率或避免事故的发生。曾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省、部级奖 13 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