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亮

研究领域

工程

江苏省水利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君亮(1925.2.22- )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江苏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设计,1989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主要设计成果有:武定门抽水站,原创设计双向流道,集灌、排于一体;江都抽水站三、四站,获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皂河第一抽水站,采用当今最大的斜流泵和原创用天高比转数泵的快速门断流,获1989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首次设计水力自动启闭门的蒋庄漫水闸改建,全国扩广,成为一种闸型;反拱底板正拱桥和底板闸墩先开后合成整体结构的沭新闸,充分用土重置换圬工,该闸型获得推广;采用首次提出的提高底板与地基摩阻力方法的高良涧闸和三河闸加固设计成功,该方法已写入《水闸设计规范》;结合景观首次设计适合通航的下卧式拱板门、变频双馈机的电轴变速同步,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的犊山水利枢纽。京杭运河徐扬段一线船闸等设计,《船闸设计规范》很多方面采用了这些经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Kareem Ahsan

研究领域

工程

美国Notre Dame大学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圣母大学教授、中南大学荣誉教授。现任国际风工程协会主席,国际著名的风工程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和印度外籍院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杰出会员。研究兴趣:风工程、结构工程、及海洋工程等。

查看详情

孙优贤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大学

孙优贤(1940.12.23- )工业自动化专家。浙江省诸暨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自控联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在现代控制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针对复杂工业系统的高度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高度关联性、特大纯滞后和信息不完全性等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建模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容错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并在大型工业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初步建立了现代控制工程的方法论体系。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制浆、造纸、生物化工等大型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中的重大关键技术,成功地研制了Supcon 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Suny TDCS9200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制浆造纸、生物化工自动化工程领域,针对大型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建立了24种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25种高级控制算法,18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了6种造纸专用仪表和12个软测量软件,并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Jeffrey Wadsworth

研究领域

工程

未知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于1950年5月,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1975年获得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Lockheed-Martin、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和Oak Ridge国家实验室,现任Battelle研究院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负责管理美国能源部6个大型的国家实验室。杰夫里•华兹华斯博士在金属材料超塑性和高温蠕变机理、新型高温金属结构材料以及层状复合钢铁材料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型合金,在航空航天方面得到了重要的工程应用。

查看详情

Odd Faltinsen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工程院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福尔廷森教授,1944年出生于挪威斯塔万格。是挪威数学家和海洋技术教授。福尔廷森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学院,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协会院士,同时是美国国家工程院以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福尔廷森研究方向是海洋水动力学,以及水流是如何对船舶行为与海洋结构物产生影响。他在船舶水动力学的所有经典学科的范畴(阻力、推进,机动及适航性)开展研究,解决应用问题,如水产养殖场与水下悬浮隧道。福尔廷森为波浪载荷的创新性分析、排水型船舶、高速海洋船舶及近海平台的结果性运动作出了分析性和实用性的贡献。

查看详情

王华明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华明(1962.05.06- )。金属增材制造专家,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1983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多元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何毓琦

研究领域

工程

美国国家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1953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1-1969年,先后任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与工程系助教授、副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8)。何毓琦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团队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开创了微分对策的研究方向。在模式识别领域提出了Ho-Kashyap规则等。控制论专家。

查看详情

倪明江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大学能源系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倪明江,男,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62年至1969年在原杭州第一中学学习,1969年3月赴黑龙江省富锦县支边,1972年至75年在原吉林电力学院动力系学习。1975年至79年在原吉林电力学院动力系任教。1979年至86年在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学科学习,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其间1988年2月晋升教授,1988年至2009年先后任燃烧与传热教研室主任、热能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能源工程系系主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查看详情

郭位

研究领域

工程

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及校杰出教授,1980年从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72年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获得核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其早期著作「可靠性最优化设计」是可靠性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2003-2008年期间,担任田纳西大学工程系杰出教授及系主任。曾任工业工程、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主编。郭教授的学术贡献在于针对现代化的电子系统进行可靠度的衡量、推估及模式化作业,期望能在兼顾基础研究与实务应用的考量下达到系统最佳化的设计。

查看详情

罗安

研究领域

工程

湖南大学

罗安(1957.07.21- )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专家。湖南长沙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大学教授,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围绕制约我国大功率电力电子特种电源与电能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发明了多种大功率电能变换系统及控制方法,研制出大功率电磁搅拌、大电流电解、混合有源滤波等电能变换与节能装备,并推广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等200多家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发表著作2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培养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达学者”、“湖南光召科技奖”等荣誉。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陈杰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

陈杰,男,1965年生,工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973项目首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IEEE Senior Member。现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控制科学与工程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查看详情

张勇传

研究领域

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张勇传(1935.3.1-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河南省南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院长,水电能源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水资源、水电、电力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在水库运行基础理论、规划决策、风险管理和实时控制方面都有重要创新。将水电能源理论、优化理论、控制理论、不确定性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分析等技术进行综合交叉,为现代水电能源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两项中-欧能源合作研究项目),成果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一项,培养了一大批学士、硕士、博士。出版著作《水电能优化管理》、《水电系统最优控制》等11本,发表论文15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岳光溪

研究领域

工程

清华大学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国际循环流化床技术成就奖,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技术效益奖

岳光溪(1945.10.30- )洁净煤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1985年后从事洁净煤技术研究。现任清华大学研究员。自八五到十一五连续主持国家“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攻关项目,是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期间发展了我国独立的循环流化床理论和设计体系并用于实践,开发了系列容量国产循环床锅炉,且大规模产业化,为我国燃煤节能环保做出了杰出贡献。还实现了我国循环床设计技术第一次出口。近年又进入煤气化领域,开发出分级给氧高压煤气化专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成果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和第七届光华工程奖。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邓宗全

研究领域

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邓宗全(1956.10.02- )。宇航空间机构学专家,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人。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宇航空间机构与特种机器人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大型空间折展机构与型号武器的机构创新及应用做出重大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黄文虎

研究领域

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黄文虎(1926.07.22- )机械动力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永康市。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振动与冲击》主编。长期致力于一般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生产实际的需求开展多方向的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包括:为大容量汽轮机安全振动设计提供了汽轮机末级整圈连接长叶片振动设计的新方法和调频的“三重点”准则;在国内较早创导为降低电力及化工产业旋转机械维修率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并开发产品装备生产现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若干应用性基础研究,其中“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较早开展卫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为飞船安全可靠性设计提供提高故障诊断效能技术支撑;提供改进星上力学环境的卫星整星减振隔振技术;开展潜水高速航行体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等。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11项,编著及主编著作7部。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钱清泉

研究领域

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钱清泉(1936.05.07- )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江苏省丹阳市人。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采用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环状通道结构;提出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提出并研制成功了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RTU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套电气化铁道多微机远动监控系统,并于1987年实现产业化,在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高速铁路SCADA系统装备我国所有的高铁线路。参与组织和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平台。在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获十项以上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余贻鑫

研究领域

工程

天津大学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模型与算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整和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这一技术领域工作的科学化。自2006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为我国智能电网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高校十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一等奖5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谢友柏

研究领域

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友柏(1933.09.23- )机械学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专家。江苏省高邮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在国际上首先与他的同事们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从理论和实验证明可倾瓦轴承不是天然稳定的。首次在国内完成油膜刚度阻尼测量。发展国外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摩擦学系统方法,提出摩擦学系统工程思想,构造理论和方法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轴承系统等的摩擦学设计和安全运行上,得到丰硕的理论及应用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方面,科学地论证了创新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探讨了建立在分布资源环境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发表了大量论著。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共5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