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平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5年4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查看详情

项坤三

研究领域

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项坤三(1936.02.21- )内分泌代谢学(糖尿病)专家。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曾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亚洲分子糖尿病研究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等职。上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外进行华人2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并率先在我国开展糖尿病分子病因学系列研究。在国内,建立了中国首个大数量糖尿病样本-信息库;首先发现中国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开创了基因诊断用于糖尿病日常临床工作的先例,并通过全面筛查确认了中国人MODY型糖尿病的基因突变谱;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进行分子病因、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学系列研究,并编著了中国首部第三种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专著。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省部及市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首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科学贡献奖等殊荣。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谢建新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谢建新(1958.6.14- )材料加工工程专家。湖南省双峰县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1991年日本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金属凝固、加工和热处理及其关键装备的研究,在交通运输与航天航空关键铝材挤压加工,高性能特钢、铜合金和铜铝复合材料短流程加工及其关键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专利实施企业20余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谢友柏

研究领域

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友柏(1933.09.23- )机械学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专家。江苏省高邮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在国际上首先与他的同事们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从理论和实验证明可倾瓦轴承不是天然稳定的。首次在国内完成油膜刚度阻尼测量。发展国外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摩擦学系统方法,提出摩擦学系统工程思想,构造理论和方法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轴承系统等的摩擦学设计和安全运行上,得到丰硕的理论及应用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方面,科学地论证了创新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探讨了建立在分布资源环境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发表了大量论著。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薛群基

研究领域

石油化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摩擦学最高成就奖,甘肃省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

薛群基,男,1942年11月生,山东省沂南县人,材料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本,授权专利60余件。

查看详情

谢剑平

研究领域

化学

郑州烟草研究院

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

谢剑平(1959.8.11- )烟草化学专家,江苏常州人,1985年毕业于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理事会中国代表。曾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草与烟草制品委员会(ISO/TC126)中国代表,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 谢剑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烟草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表征卷烟危害性评估模型,创立了卷烟危害性评价与控制方法体系,建立了烟草复杂基质中微量有害成分分析方法体系,阐明了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形成机理,制定了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开发了一系列减害降焦新技术,开拓了中式卷烟减害降焦研究领域。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烟草专卖局资助的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CORESTA铜牌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42项。主持制定烟草行业标准11项。主编《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1,3-Butadiene and Crotonaldehyde》等著作10本。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项坤三

研究领域

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糖尿病学分会终身成就奖,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终身成就奖

2007年:项坤三,E-mail:sphxiang@163.com 通讯作者 2006年:通信作者:项坤三,Email:sphxiang@public.sta.net.cn 2005年:项坤三,Email:sphxiang@163.com 通讯作者。项坤三,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查看详情

夏家辉

研究领域

医学

中南大学

夏家辉(1937.02.06- )湖南益阳人。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临床遗传学奠基者,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优生优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1985年任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顾问。1997年任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国际杂志编委。首批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73年在中国开设首家遗传咨询门诊。1976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医学遗传学讲座》教材,率先在医学院校开出了医学遗传学讲座课程。1973年在世界上首创了75℃染色体显带技术烤片法,1975年发现了一条鼻咽癌标记染色体,1981年将人类睾丸决定基因定位于Yp11.32带,1985年率先开展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1989年首创了显微切割、PCR基因定位克隆技术。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耳聋疾病基因,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实现了中国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1998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首次评选中排名第一,1999年科技部将其列为中国基础研究50年“理论建树的25项成果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甲等奖4项、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1项、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肖培根

研究领域

药理学,毒理学和制药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肖培根(1932.02.02- )药用植物与中药资源学专家。上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香港浸会大学名誉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合作中心主任,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为国际著名传统药物学家。他开创了包括植物、化学、疗效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渗透的“药用植物亲缘学”,组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并任首届所长,提出了以发展原料、药品制剂及新药为主的三级开发战略理论。他重视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致力于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的建设,倡导中药资源与“三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结合悠久茶文化提出“别样茶”概念,会同“适应原”及中药补益药,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与抗衰老开辟新路径。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徐扬生

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

香港中文大学

徐扬生(1958.4.7- )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浙江省绍兴人。198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及动力学研究,以及无重力地面试验设施的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致力于推动我国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并参与了有关航天智能系统的研制。同时,他对动态稳定系统的控制、人类控制策略的自动建模、穿戴式智能人机界面、以及全方位混合动力汽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因“对空间机器人与动态稳定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的贡献”当选为IEEE Fellow;200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徐芑南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徐芑南(1936.03.04- )深潜器技术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担任五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000米发展到6000米、7000米;其类型有载人、无人、有缆、无缆;其控制方式有载人手控、带缆遥控、无缆智能控制。2002年起,担任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光华奖、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等十多项奖励。并获江苏省、无锡市劳动模范、“863”先进个人和上海市科技功臣、2012年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黄旭华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1926.3.12-),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查看详情

徐大懋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大懋(1935.10.17- )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安徽省当涂县人。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87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原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如汽轮机长叶片气动设计准则,最佳余速分布,等转速模化,长叶片分类法,供热机组设计原则,“比焓差”法等,形成了先进的设计体系。主持开发的两排汽210MW汽轮机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国内全面替代了老产品;在引进型300MW和600MW汽轮机的国产化和优化过程中,解决了600MW汽轮机因推力过大而不能满发的难题,性能超过了引进技术;降低火电煤耗的汽机改造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调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工作,对常规岛设备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谢先启

研究领域

地球与行星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先启,我国著名工程爆破专家,武汉科技大学2003级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任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汉爆破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先启,我国著名工程爆破专家,武汉科技大学2003级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 [1] 现任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江汉大学湖北(武汉)爆炸与工程爆破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轮值) [2]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届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及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首届“杰出人才”获得者 [3] ,2013年度武汉科技重大贡献奖 [4] 获得者。他首次提出了精细爆破理念并构建了技术体系,系统发展了建(构)筑物拆除爆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了建(构)筑物拆除爆破系列新技术。 [2] 2017年6月16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徐志磊

研究领域

化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志磊(1930.08.02- )武器工程专家。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长期在国防科技领域从事尖端武器研究并做出重大贡献,曾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励。198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工业质量工作突出个人奖励,1996年获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周翔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东华大学

周翔(1934.9.26- )(女)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55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名东华大学)染化工程系。现任东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纺织品功能整理、新型纺织化学品、染整加工与环境(生态纺织)。主持完成4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成绩显著。主要研究成果有免烫功能整理剂系列、阻燃剂系列、硬挺剂系列等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5项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重大进步奖”。1990年代中期,国内率先提出纺织生态学概念,该领域已成为目前整个学科和行业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1990年代后期开始着手将近代技术如紫外激光等物理方法用于纤维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取得节能减排效果。2000年代,重点关注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逐渐深入为对化学品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纺织工业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从事纺织高等教育五十多年,2013年获“上海市教育功臣”提名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徐寿波

研究领域

决策科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寿波(1931.10.5- )浙江绍兴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60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我国综合物流工程学研究的开拓者。曾任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北京能源学会、中国能源基地研究会首届副理事长,中科院综合能源研究室首任负责人。曾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首届总干事长,中国社科院技术经济研究所首任负责人、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物流研究会首届副会长等职。40多年来,在综合能源工程学、技术经济学、综合物流工程学三个新兴学科领域取得理论和应用成果有50多项获奖,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计委和北京市等各种奖励,其中获科技进步奖8次(省部级一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主要著作有《综合能源工程学》(第一、二、三版),《技术经济学》(第一、二、三、四版)。197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徐承恩

研究领域

石油化学工程

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届“感动石化”人物,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最佳理事长称号,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徐承恩,1927年1月21日出生于浙江诸暨,石化工程设计专家、炼油工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石化北京石油设计院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49年徐承恩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奉命到锦州合成厂参加该厂恢复建设工作;1953年被调到东北石油管理局,从事设计管理工作;1965年至1971年担任石油部北京设计院副总工程师;1971年至1978年担任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1978年至1980年担任石油部炼油设计院副总工程师;1980年至1984年担任石油部北京设计院副院长;1984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院长、技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担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常委 [3] ;1996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副主任;1998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2000年担任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石化”人物 。徐承恩长期从事炼油厂的工程设计工作

查看详情
共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