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钟灿

研究领域

物理学和天文学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1946年1月25日生于福建泉州。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1年、1984年先后获该校物理系理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中生物膜液晶模型理论、液晶物理及应用基础理论等研究。从曲面变分技术导出了用曲面曲率及其微分表示含自发曲率膜泡的普遍形状方程首次从理论上预言应存在着半径比为2的平方根与无穷的两种亏格为1的环形膜泡并获实验完全证实提出了突破Helfrich流体膜框架的手征膜理论合作发现了膜形状方程的四类解析解提出D∞h对称液晶光倍频理论并与实验完全符合给出了超扭曲液晶盒弱锚泊条件下指向矢的严格解。 1993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华裔物理学杰出成就奖。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46年生于福建泉州,曾在泉州一中念书。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 198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获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8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0月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1986年获西德洪堡奖学金到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此后在理论物理所工作。 1989年任理论物理所副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3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州华裔物理学杰出成就奖。 1994年获首届中国博士后“国氏奖”。 1995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获周培源奖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4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查看详情

欧阳予

研究领域

工程

上海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1927年7月26日生于四川乐山。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2年当选为俄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担任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核反应堆的设计总工程师,提供国防所需的核燃料。担任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全面负责技术指挥和决策。主持制定了核电站技术方案。审定并组织完成了核电站设计中的重大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秦山核电站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解决了建造中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担任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编委会主任,主持完成了这份全面、系统、详细论述秦山核电站安全性的报告。秦山核电站已并网发电成功,是中国在核电技术上的重大突破。1927年7月26日,欧阳予出生于四川乐山城区大渡河畔的白塔街,他家正对着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小时候学的是英语。 欧阳予 欧阳予(4张) 1945年,欧阳予毕业于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1948年,欧阳予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电力工程专业 [3] ,毕业后在武昌发电厂和中南电力建设公司任工程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要向苏联学习的缘故,欧阳予开始跟着收音机学俄语。 1952年初,因为欧阳予懂一点俄语的原因,被推荐参加赴苏联留学的选拔考试,并通过了考试,之后他从武汉回到乐山,然后到北京,进人“留苏预备部”,补习一年俄语。 1953年夏,欧阳予成为莫斯科动力学院热工系热工控制与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 1955年夏,中国驻苏大使馆参赞李强,打电话约见欧阳予,告诉他:党中央决定,一面争取苏联援助,一面自力更生地发展原子能事业。因此,需要一批留学生转向这个领域。现在组织上决定,你要努力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将来为祖国的原子能事业服务。于是,欧阳予开始兼修核技术课。 1957年,欧阳予获得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相当于欧美的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在二机部新建不久的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历任主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 1958年,欧阳予再度赴苏联,在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考察、工作了半年。回国后,出任中国第一座生产原子弹燃料钚-239的反应堆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是苏联专家。 1982年,欧阳予担任秦山核电站工程的总设计师,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成功的核电站,已于1991年并网发电,1995年通过了国家验收 [4] 。 1991年,欧阳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 ,欧阳予被任命为中国第一座向中国国外出口建造核电站的总设计师。这座以交钥匙方式承建的商用核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援外工程 [5] 。 2000年,欧阳予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