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钰

研究领域

环境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学家。1937年3月6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福州。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曾任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建立了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代表作有Engineering Scheme of Geothermal Water Wells Development in Kaifeng Area,Henan,China、《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A Natural Gradient Field Tracer Test for Evaluation of Pollutant Transport Parameters in a Porous Medium Aquifers等。1937年3月6日,林学钰出生于上海,籍贯福建省福州市。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系及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至1982年末)。 1982年,建立《地下水管理学》和《环境地质学》新学科。 1983年,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系主任,副教授。 1985年,任教授,1985年-1991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 1990年4月至10月,去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研究所(CSIRO)为高级访问学者。 1990年,任长春地质学院(现改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应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4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部级“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系列模型”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院士。 [1] 1998年,任“未来地下水危机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

查看详情

陈子元

研究领域

环境科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农学家。原籍浙江鄞县,1924年10月5日生于上海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氢-3、碳-14、磷-32、硫-35和砷-76等研制合成了15种同位素标记农药,利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农药在土壤和植物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相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首先应用示踪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运动规律主持协作完成了29种农药在19种农作物上61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为国家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摸清了几种取代六六六粉的新农药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运动变化规律。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