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友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高自友,男,1963年出生,安徽人,理学博士,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务院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高自友教授在运输与物流管理、复杂系统建模和交通运输系统复杂性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及应用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了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创新团队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等20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7本,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同时还培养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

查看详情

徐玖平

研究领域

工程

四川大学

徐玖平,男,汉族,1962年9月生,重庆人,1988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四川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商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复杂系统的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的研究,通过将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数学建模方法相结合,他构建了谱系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了“问题群-模型媾-算法簇”的谱系化建模思想和决策分析范式,为解决多元主体、多层结构、多重目标、多级过程的复杂系统决策优化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他进一步提出了“多元-多层-动态均衡”的组织管理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地震应急管理、灾害风险演化、循环经济系统、环境成本核算、不确定决策、水资源管理、油气井管柱、油气田开发、能源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系统健康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其主要贡献集中于社会科学、应用数学、工程管理三个领域。

查看详情

舒歌群

研究领域

工程

天津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实验室 副校长 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973项目“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2010),主持承担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2017)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2007年获“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查看详情

张纪峰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自动化学会

张纪峰,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学术兼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 Technical Board 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系统科学组召集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数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Governors, IEEE Control System Society, Member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Asian Control Association, Senior member, IEEE Society (1997.1-2013.12)。

查看详情

张波

研究领域

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

张波,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校“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带头人。中达学者。主讲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微机控制、计算机仿真、机电系统微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等课程。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第12、13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863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小功率电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电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电力电子系统与装置标准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电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广东省日用电器公共实验室学术委员、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编辑委员会委员、新能源电能变化与控制技术丛书编审委员会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电机控制与应用》、《电力电子》、《电源世界》、《电源技术学报》杂志编委、IEEE会员、多家国际权威刊物审稿专家。先后主持过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项粤港招标重点领域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等在内的纵横向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获得1项国家优秀专利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

查看详情

杜时贵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理工大学

杜时贵,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浙江东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1984年6月参加工作,1998年2月加入致公党。现任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 杜时贵同志29年来一直从事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抗剪强度研究 [11] 。他长期在非地质部门、非重点学术机构工作,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实现了从原始创新到工程应用推广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其研究技术成果应用于小浪底水库、国家地质处置库、白鹤滩水电站、甬台温高速公路等100多项重大工程,无一发生安全事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出版第一作者专著5部,发表论文117篇,标准1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16项R1),实用新型专利10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详情

任玉新

研究领域

工程

清华大学

近年来,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先进算法和空气动力学基础问题。在可压缩流动计算方法方面,提出了三种考虑多维效应的新型迎风格式,包括具有强稳健性的旋转Riemann求解器、基于次特征理论的多维输运格式、基于次特征理论的局部演化迦辽金格式;提出了基于特征分解的高阶紧致-WENO混合格式。在不可压缩流动计算方法方面,发展了新型高阶投影方法,导出了投影方法具有二阶、三阶时间精度的充分条件,提出了在非交错网格上抑制压力奇偶失连现象的新方法。在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方面,导出了平面定常马赫反射马赫杆形状的解析解, 提出了通过求解非定常敏感性方程计算飞行器动导数的新方法。目前正在开展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减阻、高超声速边界层强制转捩机理等研究。 求解可压缩流动的高分辨率高精度激波捕捉格式,计算不可压缩流动的高阶投影方法,叶轮机械中的动静叶干涉和非定常流动,飞行器动导数的计算方法,激波反射问题,火灾烟气输运的数值模拟。 2006年,获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查看详情

孙林夫

研究领域

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

孙林夫,男,1963年7月生,浙江绍兴人,无党派人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CAD工程中心主任,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专家总体组责任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詹天佑青年奖、霍英东青年奖。2013年1月,孙林夫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基于ASP/ SaaS的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平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查看详情

王永亮

研究领域

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王永亮,男,1959年3月生,江西吉安人,汉族,教授。1988年3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3月至1999年7月在江苏省委党校“第九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1995年任副教授,2002年任教授。1995年6月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97年9月任教务处处长,2002年5月任校长助理、将军路校区主任,2004年6月任副校长兼将军路校区主任。学科专长:计算结构力学、板壳力学、高校教学管理。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查看详情

孙逢春

研究领域

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孙逢春,男,1958年6月出生,车辆电动化专家,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人。198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应用力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我国电动车辆工程科技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设计理论、系统集成与控制、一体化电驱动与传动、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及运行健康管理等技术研究。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范国滨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范国滨,男,1958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员,博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专家。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1月17日下午,范国滨院士受聘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2000年范国滨师从西电贾建援教授攻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范国滨先后任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范国滨长期从事强激光技术研究工作,是中国强激光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十五”以来,负责承担多项国家主题和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及组织管理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极大推动和牵引了我国国防高技术的发展。获2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其中一等奖6项目;获中国科协“求是”奖、国家高科技863计划“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200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详情

张启平

研究领域

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张启平,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中国电力科技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奖。

查看详情

裴振江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裴振江,1964年5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新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高压技术与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高压电器专业,获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提名为总经理人选。参与完成的课题“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五完成人);课题“超特高压大容量开关试验技术开发及实验室建设”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先后三次以排名第一的身份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查看详情

胡开堂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科技学院

教育背景: 2002-2003 加拿大New Brunswick University,博士后; 1994-1997 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工学博士; 1984-1986 天津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工学硕士 1978-1982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n 海外: 2005.3-2005.9 澳大利亚国家造纸研究院,客座教授 2002.9-2003.8 加拿大国家造纸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加拿大New Brunswick University,客座教授/博士后 2000.10—2000.11:芬兰South Carolia Polytechnics, 讲学 1997.9-1997.12 韩国国立忠北大学造纸学科,客座教授 1991.9-1993.11 日本东京大学造纸学科,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特种纸技术,纸页性能,造纸厂三废处理,计算机技术在造纸产业的应用,造纸化学及造纸化学品

查看详情

潘旭东

研究领域

工程

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

潘旭东,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院长,2017年在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副理事长。

查看详情

潘建根

研究领域

工程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潘建根,教授级高工,1993年创办杭州远方测试系统研究所,后组建杭州远方仪器有限公司和杭州光电信息有限公司。现任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照明学会理事长。

查看详情

李引擎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消防协会副理事长

李引擎,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建筑防火。目前主要从事建筑防火理论、性能化设计以及城市综合防灾等工作。

查看详情

叶阳升

研究领域

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

叶阳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铁科院院长,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6年7月出生,1984-1989年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铁道科学研究院学习,师从杨灿文研究员,于1992年和1996年相继获得岩土工程硕土和博士学位。历任铁科院铁建所岩土室副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市场部总经理,院副总工程师,铁建所所长、院总工程师等职务,同时2007年4月起兼任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铁路建筑工程技术研究,在软土地基沉降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重载铁路路基评估技术研究、高速铁路线桥隧技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查看详情
共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