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
创新驱动示范市(区)
电子信息技术 农、林、牧、渔业

       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因山水俱阳而得名。市域总面积10192 平方公里,辖2市 2 区 9 县,常住人口421.3 万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咸阳是一座通达四方的枢纽之城。居于祖国版图几何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四方等距、衢通八方,距离省会西安市中心仅25 公里,连霍、福银、包茂高速纵横如织,13 个县市区“县县通高速”,4 条普铁、2条高铁境内设站点 21 个,西安地铁1 号线直通主城区,中欧班列 13 天可抵达德国等欧洲地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通航点 228 个、航线383 条,旅客年吞吐量达 4722 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38.2 万吨,形成公路、铁路、民航相互交融的立体综合交通格局。

       咸阳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之城。有2370多年建都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农耕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周人制礼作乐开启制度建设。秦孝公建都于此,任用商鞅变法图强,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推行郡县制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党在西北地区的第一块根据地,云阳誓师奏响红军改编、东征抗日新曲,爷台山战役打响对国民党自卫反击战的第一枪,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马栏留下了光照千秋的红色基因。

       咸阳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之城。这里有5313处文物遗迹,27 座陵寝长眠28 位帝王,800 余座陪葬墓组成的“中国金字塔群”绵延百里。这里传唱着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瑰丽诗篇,留下了泾渭分明、秦晋之好、约法三章、苏武牧羊等著名典故。这里曾涌现出汉代班氏三杰、一代明君李世民、著名将领李靖和爱国人士于右任、水利专家李仪祉、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大师吴宓等知名人士。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俗,秦腔闻名于世,土织布、苏蕙织锦回文精彩纷呈,茯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阳是一座物华天宝的富饶之城。这里自然风光壮阔,南部平原沃野千畴,中部台塬起伏迤逦,北部高原谷深林莽,渭河、泾河等风姿多彩,咸阳湖、侍郎湖风光旖旎,嵯峨山、九嵕山、马栏山岚浮翠绕,石门山享渭北高原“西双版纳”美誉,爷台山被赞誉“悬挂在空中的花篮”。这里矿藏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4大类25种,煤炭资源储量 110 亿吨,是陕西第二大能源化工基地、第二大产煤市,石灰岩已探明储量14.4 亿吨,地热远景储量约 3450 亿立方米,被原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地热城”。

       咸阳是一座创新引领的活力之城。有科研院所17个,本科院校 8 所、高职院校7 所、中职和技校25所,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确定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每年毕业高校生近 5 万人。咸阳与秦创原“总窗口”紧密连接,与西安交大(西部)创新港依河相连,渭河北岸转孵区初具雏形。咸阳有国家级高新区1 个、省级高新区 4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 个,创建了一批“301”科创特区,吸引落地了一批科技企业、人才、项目,正在聚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咸阳是一座基础坚实的兴业之城。盛产优质小麦、玉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苹果、蔬菜生产基地,“咸阳马栏红”苹果、“咸阳茯茶”等驰名远销。工业门类齐全,是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重要工业基地,现已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能化、生物医药等16 条重点产业链和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文物游、生态游、民俗游、红色游相得益彰,袁家村、马嵬驿等年吸引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营商环境优渥,秉承“徙木立信”传统,以“五星级服务员”姿态为来咸在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

      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2817.55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84.23亿元,全省“十强县”中占3席。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以落实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部署为抓手,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坚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为城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