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技术路演一前沿工程技术(济南)专场

2021 · 09 · 16 14:30
科创中国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基本信息 路演花絮 路演详情 参会专家 路演项目 路演推荐 精彩微视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
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
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
协办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山东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山东产权交易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烟台科技园
中国冶金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创新中心

合作单位
暂无
平台支持
“科创中国”平台、科技工作者之家
会议联系人
王岩
联系电话
13011188113

路演花絮

路演详情

      为贯彻落实《“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2021年“科创中国”工作要点》,深入推动“科创中国”品牌建设,有效结合“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工作体系,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展现京津冀大学科技园独特优势和独特价值,将高校创新资源引向国内、引向基层、引向企业,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联合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拟定于2021916日,共同举办“科创中国”技术路演前沿工程技术(济南)专场活动,本次路演活动将聚焦国内高校优质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展示,业内专家点评,为高校成果和区域产业升级搭建平台,为高校科技工作者、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提供国际交流展示平台。

 

一、活动名称

“科创中国”技术路演—前沿工程技术(济南)专场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

              京津冀大学科技园联盟

支持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山东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山东产权交易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烟台科技园

              中国冶金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科创中国”平台、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活动时间、形式

(一)活动时间

2021-9-16(周四)下午14:30-16:00

(二)活动形式

科创中国平台线上会议

 

四、活动议程

时间

活动内容

14:30-14:35

暖场环节(北科大宣传片)

14:35-14:40

领导致辞

14:40-14:55

项目一: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技术

14:55-15:10

项目二:工业用水全生命周期集约化控制技术

15:10-15:25

项目三:生物吸附新材料产业化

15:25-15:40

项目四:利用钢铁固废制备陶瓷及陶粒砂

15:40-15:55

项目五:轻质高强弥散强化铝合金

15:55-16:00

主持人结语

16:00

会议结束

 

五、拟邀嘉宾

陈荣根  创客总部 合伙人

崔文静  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副总经理

王宏伟  北京科技大学烟台科技园  副总经理

肖庆亮 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 总监

任望东 中国冶金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六、项目简介

项目一: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技术         

推荐机构: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人:肖文栋    

项目团队介绍:

肖文栋,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IEEE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ACM会员、IEEE交互式可穿戴技术与设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学会健康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项目团队长期致力于可穿戴计算、无线智能感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项目介绍

当前在对人体呼吸与心跳等生理信号检测大多采用接触式可穿戴设备,并且需要同肌肤相接触,由于其与身体接触的硬性需求,在长期健康监测的需求下存在着诸多不便。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检测技术能够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较远距离的探测,探测过程受环境影响小,在医疗健康监护、灾后伤员搜索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本项目利用毫米波雷达实现非接触式、无扰式、低负荷的呼吸与心跳等人体生理信号的检测,而不需人体佩戴任何电子设备。所开发的技术通过雷达发射信号、接收人体回波及相应的系列信号处理方法从原始信号提取呼吸与心跳信号。针对心跳信号存在微弱、易受干扰等问题,采用稀疏信号重构提高心跳信号的检测精度。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及峰值检测方法计算呼吸心跳信号频率。通过和医用参考传感器对比,非接触检测得到的呼吸、心跳信号与参考信号具有强的一致性。呼吸速率的准确率达到99%、心率的准确率达到97%

 

项目二:工业用水全生命周期集约化控制技术        

推荐机构: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人:李素芹    

项目团队介绍

李素芹,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兼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理事会理事,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特聘专家、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等。

团队其他成员:张娟,博士,副教授;张昊,博士后,副教授;王丽华:硕士,高工;雷海萍:博士,讲师。

项目介绍

根据工业废水需水量大、水质复杂、水系统繁杂特点,诊断与优化,找出存在问题及节水潜力,顶层设计,提出改进措施与思路。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提出全生命周期集约化控制新思路,从源头、过程及末端整个生命周期分别采取措施进行集约化管控,实现科学用水与节水。

 

项目三:生物吸附新材料产业化        

推荐机构: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人:黄凯        

项目团队介绍

黄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重金属污染治理新方法、城市矿山的清洁提取新工艺、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研究,在环境治理、资源循环、纳米材料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性成果。

本实验室研究生物质材料,利用生物质材料绿色、环保、成本低、优良吸附性等特性,吸附重金属并进行贵金属回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湿法冶金,废旧资源回收,生物吸附。团队在黄凯副教授的带领下,目前有在读研究生7名。研究团队已发表论文24篇,获得授权专利11项。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0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项目介绍

生物吸附材料以其便宜、安全、高效等特点在环境净化、湿法冶金、电子垃圾回收等领域展示出越来越吸引人的优势。我们历经10余年努力,开发成功一系列生物质吸附材料并实现数十吨级生产,可以对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核元素等进行深度选择性吸附。

本项目利用大蒜废弃物制备出了一系列吸附材料,专门针对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如稀土、镓铟锗等开展工厂吸附研究,技术已通过中试验证,部分材料已经在企业开展现场应用测试及深入合作探讨。

 

项目四:利用钢铁固废制备陶瓷及陶粒砂        

推荐机构: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人: 李宇        

项目团队介绍

我国每年各类工业固废的增量为35亿吨,特别是尾矿、煤矸石、赤泥、钢渣等大宗固废年排放量超过1亿吨,利用率低于30%,总堆存量数上百亿吨,区域分布集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还形成严重的安全和环境污染隐患。

在我国年消纳砂石骨料超过200亿吨,是人类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也是工业固废利用最理想的产品出口。传统采用回转窑烧制陶粒作为人砂石工骨料的技术成熟,但是吨产品成本超过300元,大大高于80~180/吨的砂石骨料价格,这使得固废烧结陶粒仅能在少量低密多孔的高附加值保温陶粒等功能性材料方面获得应用。降低固废陶粒的烧制成本是将其海量应用于砂石骨料的关键。

本项目在钢铁行业烧制球团的焙烧机烧结技术启发下,研发了新型陶粒高效焙烧窑及系统技术。该技术具有低碳减排、绿色低成本和适应性强的特征,能够实现烧制过程精准调控、高热循环利用率、高温烟气余热利用、固废原料和产品个性化设计、固废高掺量等。该技术将固废陶粒的单线年产能从回转窑最高十万吨提高到本技术窑炉百万吨,赤泥或/和钢渣陶粒制备的吨产品天然气耗量由传统60m³降至18-25m³,煤矸石陶粒吨产品天然气耗量小于10m³,将生产成本降至吨产品100元左右,吨产品投资成本降至150元左右,实现了对大型工业企业百万吨级工业固废大宗经济制备,固废陶粒进入海量的砂石骨料市场。

项目负责人与企业合作已建成年产10万吨固废陶粒的高效焙烧窑并投入运行,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利用该生产线对煤矸石、赤泥、钢渣和尾矿等制备陶粒的工业化生产实验表明,煤矸石陶粒中煤矸石掺量达100%,钢渣陶粒中可掺入钢渣40~50%,赤泥陶粒中赤泥掺量为50-60%,其余可以分别协同利用尾矿、煤矸石、污泥等固废。钢渣或赤泥陶粒吨陶粒烧结消耗20方天然气,陶粒堆积密度为960-1200 kg·m-3,筒压强度可达到11.2 MPa。当该陶粒替代C30混凝土中的石子比例达60%时,仍然能保证其力学性能不低于原混凝土力学性能。

该技术将形成工业固废大宗利用的底层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五:轻质高强弥散强化铝合金        

推荐机构: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人:陈存广    

项目团队介绍

陈存广,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

项目团队立足于我国国民经济、国防事业对关键材料的重大需求,在先进结构材料研发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已出版著作4部,获授权180余项专利,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工局配套项目、装发预研重点项目,获国家、省部级奖项6项。

项目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铝合金的性能越来越难以满足工业领域对铝合金性能的需求。弥散强化铝合金以其较高的室温及高温强度、良好的可加工性与塑性、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以及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优异的性能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常用的弥散强化铝合金制备技术有粉末冶金法和铸造法两种工艺。一般粉末冶金法的工艺成本偏高,不易制备大体积和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粉末燃烧和爆炸等危险。因此,亟需找到一种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性能更加突出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轻质高强弥散强化铝合金的新技术。

精彩微视

杨佳:隆平高科育繁推一体化解决方案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记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文播
6.7|中国马蹄形盾构机,领先世界!
中国化工学会岳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