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艳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张宝艳: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秘书长、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获得国家级成果奖2项、部级成果奖9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合著书和手册9套册,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查看详情

张超

西北工业大学

张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航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损伤行为、冲击动力学行为、多尺度多场耦合仿真方法、新能源材料的结构完整性等研究。围绕编织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可预测宏微细观力学响应的多尺度仿真方法体系,为新一代大涵道比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结构的抗冲击设计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在Compos Sci Technol、Compos A、I J Eng Sci等领域内的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加强等项目10余项,担任Acta Mechanica Sinica、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和航空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复合材料专业组组员等学术兼职。担任国内外学术会议主席或分会主席20余次、发表特邀报告20余次。

查看详情

朱建勋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监事会副主席;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材科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立体织物编织技术的研究,共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30余篇。其承担的“31-1、2织物”为“八五”期间国家四大国防重点工程之首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于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该成果打破了美国对该技术的独占,标志着我国战略武器防热材料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查看详情

朱建勋

研究领域

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

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劳动模范,国家建材局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立体织物学科带头人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监事会副主席;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材科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立体织物编织技术的研究,共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30余篇。其承担的“31-1、2织物”为“八五”期间国家四大国防重点工程之首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于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该成果打破了美国对该技术的独占,标志着我国战略武器防热材料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查看详情

孙晋良

研究领域

纺织材料

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孙晋良,1946年1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63年孙晋良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1970年进入上海缝纫机一厂工作;1974年进入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院长、教授级高工;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进入上海大学工作,担任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获得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孙晋良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复合材料的研究,包括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及特种纺织材料 。

查看详情
共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