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

研究领域

机械学

华南农业大学

罗锡文,1945年12月2日生,男,汉族,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70年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在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9年,1982年在华南农学院获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80年代后期在美国进修2年。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锡文长期从事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与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查看详情

陈学庚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石河子大学

陈学庚,男,中国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工作,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了滴灌技术大规模应用农机装备难题,研发了多项棉花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为促成新疆棉花产量两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为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国家专利3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9项。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康绍忠

研究领域

农田水利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

主著和合著科技专著与文集12部,在《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AgriculturalandForestMeotorology》、《JournalofHydrology》、《HydrologicalProcesses》、《SSSAJ》、《PlantandSoil》、《FieldCropsResearch》、《IrrigationScience》、《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ScientiaHorticulturae》等SCI源刊及《水利学报》、《地理学报》、《土壤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科技导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1次、EI收录98次。论著被国内外他引6000余次。 康绍忠发展了旱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与水碳耦合理论及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建了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建立了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理论及应用模式。

查看详情

李天来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沈阳农业大学

李天来(1955.11.12)设施园艺专家。辽宁省绥中县人。198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蔬菜专业,1988年获日本山形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设施园艺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果菜生产技术体系,开创了北纬40.5°地区冬季不加温生产果菜的局面;创建了节能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与方法,率先在北方寒区研制出系列节能日光温室及其冬季不加温果菜生产模式,奠定了我国北方寒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项,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1项。还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赵春江

研究领域

农业工程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赵春江,农业信息化专家。河北省保定市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精准农业学会ISPA中国首席代表,曾任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担任《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编委。 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化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在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家农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建了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专家和80多名研究生,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学科发展。先后获得重要科研成果1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国863电脑农业”获2003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2004年入选“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李培武

研究领域

农林牧渔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李培武,男,1961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现任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主任,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生物毒素组组长,GCIRC理事和FAO/WHO JECFA专家等学术兼职。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粮油质量安全研究。创建的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我国粮油真菌毒素监控技术水平;创建的生物毒素硫甙及特异营养成分系列检测方法,被采纳为国家或行业标准,解决了油料特异品质检测的难题;创建的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体系,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主推技术,对我国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提高了双低油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主持的国家粮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成果被国务院相关部门采纳,提升了我国粮油国际贸易的主动性,增强了话语权。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42件,欧美日等专利11件;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0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5篇,其中SCI收录111篇,主、参编著12部;建成国家及省部级创新与推广平台4个,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发展。   先后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等称号,2018年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华农业英才奖;带领的团队荣获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为提高我国粮油质量安全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详情

朱明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朱明,男,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原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农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长期从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将农业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与工程管理技术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中国棉花、玉米种子加工技术体系和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体系的创建做出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实现了技术研究、战略研究和工程管理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融合。

查看详情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

兰玉彬,男,博士,博导。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精准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精准农业航空工作委员会主席、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在航空施药技术、遥感技术,精准农业,谷物收获机械,粮食加工与储藏,仪器和传感器技术开发与研究等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近3年参与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项目“精准农业航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建设”、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田间作物生长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代表性科研成果:[1]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监测与分类[J].农业工程学报,2019.(第一作者) [2] 多翼单臂纵列式电动无人机旋翼间距优化及能耗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9.(通讯作者) [3] 农用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18.(第一作者) [4] 植保无人机航空喷施作业有效喷幅的评定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通讯作者) 奖项和荣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农业农村部丰收奖一等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0周年优秀论文奖、第四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农业航空突出贡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农村科技“2016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首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全球无人机贡献奖”、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中国无人机行业引领推动奖”

查看详情

杨然兵

研究领域

农林牧渔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杨然兵,海南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兼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副秘书长、《农业工程学报》编委等。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收获机械设计与性能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奖励。

查看详情
共10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