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李博昀,男,学士,教授级高工,1988年7月学士毕业,毕业后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化学矿产的科研与勘查找矿工作。合著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制修订行业规范各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市场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1996、2005、2012、2017),获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授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4项,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探明超大型钾盐矿产地两处,承担的中交集团吉布提阿萨勒盐湖钾盐矿项目及中国水电老挝塔贡钾盐矿项目建成工业化生产企业,撰写的《秦岭东段金红石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分析》获北京市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

查看详情

王凡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王凡,男,硕士,高级工程师。2012年硕士毕业。硕士毕业后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化工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科研与技术管理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2篇。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级科研项目、地调项目、地勘基金项目、储量评审中心项目、化工地质科技基金项目、国外风险勘查基金项目、创新团队等15余项。负责的项目多次获得验收及成果报告优秀,并多次获科技进步奖及优秀报告奖等。获得中化局级“明达工匠”、“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2021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之引进拔尖人才,作为主要成员的“盐湖资源精细化、高效化开发利用研究团队”入选2021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之创新创业团队。通过《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指导了国内盐类矿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资源储量估算及其成果评价。以“油钾兼探”为指导思想和方法,塔里木盆地深部找钾取得重要突破,为含油气盆地深部找钾提供重要范式,为塔里木盆地成盐聚钾模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通过开展南美盐湖钾锂等资源及开发环境调查,为国内企业进入南美锂资源开发领域提供了选择方案。以“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为职责,以服务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目标,从透明察尔汗、智慧察尔汗、生态察尔汗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大型盐湖矿山企业的绿色、综合、可持续发展。

查看详情

郑厚义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郑厚义,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科技部主管。从事矿产勘查与环境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矿床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关键带生态地质。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调查项目、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生产项目30余项。地质找矿野外一线工作近20年,主持编著地质报告10余份,提交大型以上钒、金、饰面石材花岗岩矿床7处。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奖10项。发表论文35篇,合作出版专著5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编行业标准《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硫铁矿》(DZ/T 0210—2020)。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金罗盘奖”获得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专委会会员,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专家。

查看详情

杨志鲜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

杨志鲜,男,地质正高级工程师,现职总工程师。1983年化学矿地质与勘探专业专科毕业,毕业后至今一直在中化局云南院从事以磷矿为主的化工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历任5个矿区项目负责人主持野外地质工作及报告编制;主持云南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云南化工矿产地质志研编。长期担任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地勘基金管理中心评审监审专家、找矿行动技术总监及省级专家委员会成员。主编或参编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有《云南省磷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化工矿产》、《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及《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普及本》。1991年,参加的“云南省安宁县草铺磷矿找矿”获化学工业部一等奖;2007年,获国务院工程技术突出贡献奖及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被聘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第一届专业技术带头人(地质勘查专业)”。

查看详情

郑门关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郑门关 男 学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大学毕业后分到湖北煤炭地质与勘探公司工作至1988年,后调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工作至2021年2月,于2021年3 月调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科技部至今,长期从事野外地质找矿与找矿技术管理工作,野外找矿工作实践15年,担任总工程师近20年主持地质找矿技术管理,参与和主持编著地质找矿成果报告——普查、详查、勘探报告1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两项,获省部级技术奖、找矿奖4项,三次获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奖。在鄂西找磷矿20余亿吨,为鄂西磷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曾担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和第四两届“专业技术带头人”,为培养稳定的找矿技术队伍效果明,湖北院质量、信誉在省内具有良好口碑和知名度,2008年度和2010年度、2020年三次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成果奖、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先进集体、中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期内本单位获省内找矿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

查看详情

鞠林雪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鞠林雪,男,硕士,高级工程师。2012年硕士毕业。硕士毕业后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区域矿产调查、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4篇。主持项目十余项,获中煤地质总局地质科技创新优秀团队1项(2020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2021年);获聘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外导师。

查看详情

邓宇飞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邓宇飞,男,学士,工程师。2013年学士毕业。学士毕业后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盐湖盐类矿产勘查研究工作,现任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水环中心主任。本人从2013年7月工作至今,我始终坚持工作在野外一线,先后主持了10余个项目,申报成功和主持项目经费共计6800余万元。在罗布泊地区首次提出了罗布泊盐湖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构想,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预测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和水污染的发展趋势,确定最优开采方案,为矿山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揽的“国投罗钾公司水平井与竖直井联合采卤工艺研究试验工程”项目是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技术首次应用于罗布泊盐湖地区,该工艺对罗布泊盐湖难以开采的地下卤水提出了新的开采思路和工艺方案,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此研究试验项目的顺利完成为进一步完善“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技术提高盐湖采卤量”提供了数据支撑,对提高卤水资源采收率及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参与编制中国专利局专利6项,其中3项通过专利局授权,3项通过专利局受理。2016年获得中化总局地质项目原始资料“质量二等奖”,2018年获得中化地研院原始资料展评“优秀奖”,2021年获得中化总局地质科技部进步“一等奖”。2020年,获得中煤总局“科技创新优秀团队”称号。2021年7月,所带领团队被授予中化总局“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王春连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王春连,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硕士毕业,2013年博士毕业。博士毕业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粮食肥料矿产,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盐湖学、盐矿、地下卤水等盐类资源的基础、应用和开发,蒸发岩矿床,沉积学,资源评价,区域成矿规律,典型矿床成矿机制,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方面的科研工作。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级整装勘查、中国地质大调查、中科院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省地勘基金以及企业横向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2016,2017)。项科研技术转化产业应用,服务行业发展,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寻找深层富钾卤水和深层钾盐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江汉盆地规模化应用,先后被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证实并应用,取得多个找矿突破。获脱贫攻坚优秀个人(2021),发表论文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期刊百篇优秀论文奖(2021)。指导本科生、博硕士研究生,多人次获得重点实验室项目立项、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称号等奖励与荣誉。

查看详情

商朋强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商朋强,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后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化工非金属矿产地质和资源评价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主持省部级资源评价和研发项目10余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9年),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重要化工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技术应用于多个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并指导获得磷矿、钾盐、萤石重要找矿突破;中国东部热液型萤石矿地物化遥找矿方法组合和找矿模型建立指导福建清流、江西宁都等地区找矿进展,引导矿业勘查投入。

查看详情

姚超美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姚超美,女,教授教高级工程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首席专家。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矿产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至今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从事化工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科研与技术管理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2篇,合著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10多项省部级和局级项目,主要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长期致力于化工矿产资源战略和规划部署研究,为国家制定勘查开发和资源利用战略提供基础信息,代表行业向国家提出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首次编制的海州-大悟地区中元古代早期岩相古地理图,对磷矿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首次系统评估了全国主要化工矿山深部和外围资源潜力。统筹部署和精心组织战略性化工矿产勘查工作,获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地质成果,新增查明磷矿资源量40多亿吨、萤石800多万吨、叶蜡石4000多万吨。2011年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2019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2018年当选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详情
共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