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

一直从事食品、发酵、农副产品 深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项目开发、成果产业化及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完成省部级、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3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现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专业梯队的骨干成员、黑龙江省食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管理人员、黑龙江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精特新”企业专家库专家、黑龙江省工业强省智库专家、黑龙江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项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服务专家。

查看详情

鹿泽光

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鹿泽光,男,汉族,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科云海智能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客座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长春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ICPCSEE)、计算机科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会议(IEEE CSEI)、国际电力数据科学会议(IEEE ICPDS)等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软件导刊》副主任编委、《应用科学学报》编委、《计算机工程》青年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第11、12届会员代表、第11、12届理事、高级会员;ACM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终身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终身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SP)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CCF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CCF区块链/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CF数字医疗分会筹备组发起人;CCF YOCSEF总部学术委员(2019-2021)、哈尔滨分论坛主席(2017-2018);CCF哈尔滨会员活动中心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副主席(2020-20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SP)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执行委员。 曾组织编辑制定《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产业应用部分。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参与编辑论文集20本。 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处理、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教育信息化、区块链

查看详情

张春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张春利,男,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三级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所长,国家小麦改良哈尔滨分中心主任,黑龙江省优质强筋小麦遗传改良中心主任,农业部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副站长,省级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长期从事春小麦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选育“龙麦”号强筋小麦新品种 34个,引领东北春麦区小麦主栽品种更新换代 2 次,累计推广面积 5000 多万亩。其中龙麦 26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十大小麦品种之一并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长特别奖;选育推广的龙麦33小麦新品种2012-2018年连续7年被农业部确定的东北春麦区唯一小麦生产主导品种;龙麦35小麦新品种在2014年农业部强筋面包小麦评比中超过了美麦DNS取得第1名并在本年度被农业部认定为我国春小麦唯一的主导品种。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转基因专项课题、比尔·盖茨基金国际粮农组织合作项目、黑龙江省行业专项等研究项目10余项。获植物新品种权 10 项。在《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麦类作物学报》、《THEOR APPL GENET》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长特别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近五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植物新品种权 2 项。

查看详情

严洪冬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所高粱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具有坚实的、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关于高粱育种和栽培等知识和技能。先后主持、参加各级课题3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选育推广高粱新品种18个。先后在各级期刊上主笔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编撰论著1部。

查看详情

于红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2010年参加工作,参与“春小麦航天育种诱变体系的建立及其新品种的选育”、“提高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春小麦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创制”、“提高航天育种效率及其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研究”、“龙辐麦18亩产325公斤以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辐射诱变与现代生物技术在强筋小麦育种及资源创新中应用研究(省攻关)”、““龙辐号”小麦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春小麦氮素高效利用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等15项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主笔或参与发表论文21篇,参与获得各项奖励8项。

查看详情

姜艳喜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姜艳喜,男,汉族,中共党员。1997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现任作物资源所副所长,副研究员。2017-2018年被聘为黑龙江省杂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育种技术攻关实验室主任、高粱育种岗位科学家,2020年被聘为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监事长和黑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组专家。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0项,参加各类项目20余项;获得各级奖励7项,其中,“寒地宜机收极早熟酿酒专用矮高粱系列品种选育与推广”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龙杂号高产、优质酿造高粱的选育与推广”和“高粱矮化育种与新品种选育、推广”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作为第一选育人选育了极早熟适合机械化栽培龙杂19号高粱杂交种,近三年累计推广种植35万亩,通过品种权有偿使用为单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0余万元,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3513.44万元。另外作为主要参与人选育了高粱杂交种11个,获得植物新品保护权4个。这些高粱杂交种分别为酿造型粒用高粱,食用高粱、饲料高粱和帚用高粱,且涵盖了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和四积温带,完全能够满足黑龙江省高粱种植和产业发展需要。先后在各级期刊上主笔发表文章13篇,参与编撰论著2部。

查看详情

张宏纪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张宏纪,博士,研究员。自1998年来到黑龙江省农业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小麦诱变与生物技术育种工作。2003年6月至2005年4月在浙江大学作物学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19年担任小麦辐射诱变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主任,2007年省农科院小麦诱变与生物技术育种学学科带头人。“十五”以来主持国际合作、国家863、科技支撑、省育种攻关和基金课题1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选育推广龙辐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8个,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5项。

查看详情

杨淑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参与“春小麦航天育种诱变体系的建立及其新品种的选育”、“提高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春小麦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创制”、“提高航天育种效率及其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研究”、“龙辐麦18亩产325公斤以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辐射诱变与现代生物技术在强筋小麦育种及资源创新中应用研究(省攻关)”、““龙辐号”小麦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春小麦氮素高效利用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等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主笔或参与发表论文34篇,参与获得成果或奖励17项。

查看详情

苏德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先后主持、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保种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30余项。作为执行人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选育推广高粱新品种18个。先后在各级期刊上主笔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编撰论著1部。

查看详情

李元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李元首,男,1983年7月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员,2008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工程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航空气动声学测试相关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专利10余项,噪声源定位试验技术 、传声器阵列校准技术 、噪声、振动及脉动压力一体化采集技术 、扬声器阵列信号发生技术,在FL53风洞发展了基于63通道阵列定位技术、声学指向性测量技术。在FL52风洞中承担现场总负责人、测控负责人、噪声诊断与测量系统负责人多个重要角色,将风洞建设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风洞。在FL10风洞中承担气动噪声与测量系统负责人,承担了多个型号与预研任务,为FL10风洞发展了表面声载荷测量技术,发展了脉动压力测量技术,验证了声学与脉动压力一体化采集平台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查看详情
共10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