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超

东华大学

一直从事纤维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纤维素纳米材料、陶瓷纤维材料、木质纤维功能材料等,擅长纤维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研究。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工作:1.天然木质纤维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包括有机酸水解制备纤维素纳米材料及应用、天然木质材料原位化学处理和热处理制备功能材料与器件等。开发的功能材料与器件包括:高透光高雾度透明纸、高透光低热导透明木复合材料、天然木材基光热转换器件;2.柔性陶瓷纤维材料设计、制备、柔性机理与应用研究,包括柔性陶瓷纤维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可控制备、柔性机理研究以及在高温隔热、能量吸收、空气过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的柔性陶瓷纤维材料包括:氧化硅纤维、氧化硅-氧化铝复合陶瓷纤维气凝胶、氧化锆基陶瓷纤维纸。

查看详情

黄中杰

东华大学

博士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导师为吴屹影教授,之后在马里兰大学王育煌团队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于2021年加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任特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微纳米光刻、光电化学。其报道了一项崭新的无悬臂扫描探针光刻技术——光驱动聚合物笔平面印刷术,用光照进行远端驱动聚合物笔阵列进行灵活的分子墨水的高分辨率打印,受到Nature Photonics以全文推介,以及美国三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Chad Mirkin教授的高度评价。申请人还报道了一项定点定量制造单光子光源的技术,在低维碳纳米材料上实现了荧光量子缺陷阵列的光刻打印。至今在国际期刊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3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H指数20。各项成果被美国媒体报道20次。为化学、材料领域的重要期刊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等担任审稿人共70余次。

查看详情

侯成义

东华大学

侯成义,东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省“双创人才”,Materials Horizons新锐科学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任纺织行业智能纤维技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2019)副主任、台玻悦达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要从事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100余篇SCI论文,获得了2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被Science、Nature报道,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主持了中央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担任过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审稿人,新加坡A*STAR等项目评审人。 成果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均受到高度重视:用于环境危害检测与防护的新一代纤维技术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专项的资助;基于纤维/织物的智能环境感知技术受到中央军委科技委、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专项的资助,成果应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某部队;分别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新材料的中试级研发协议或产业化项目,项目成果分别代表上海市参展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入选中国“2021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

查看详情

何春菊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何春菊,1971年10月出生。材料学院材料学学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1、医用高分子中空纤维膜的研制; 2、纤维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加工及应用; 3、医用两亲共连续聚合物网络的合成。

查看详情

管清宝

东华大学

申请人围绕全芳香族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系列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提出向分子主链中引入非线性单体和活性端基联用策略,解决了高性能全芳香族聚合物高熔点、高熔体粘度引起的难加工问题,并制得远程精准自修复且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聚合物。(2)通过多种分子链聚集态结构调控手段,构筑性能突出的热固性聚合物。近五年在高分子国际权威期刊等发表SCI论文35篇;第一/通讯作者13篇(11篇IF>5),论文他引1400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2项(已授权11项),PCT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A类项目。工作引起产业界关注,正与浙江恒逸石化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化研究,获授恒逸学者称号。将上述长期研究基础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色结合,研制高性能液晶聚芳酯纤维,解决卡脖子问题,创制拥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纤维新品种。

查看详情

樊玮

东华大学

围绕聚酰亚胺气凝胶功能复合材料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解决了气凝胶材料制备工艺繁琐、体积收缩率大、力学强度弱等关键问题,实现了轻质、高柔弹性、优异隔热性能的聚酰亚胺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有望在空间飞行器的防/隔热系统以及宇航服隔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航空航天领域用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被Chem. Soc. Rev.、Prog. Mater. Sci.、Adv. Mater.等权威综述大篇幅引用和积极评价,论文总引用次数3200余次,H-index = 32。出版英文专著1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申请人入选了上海市启明星计划(2021)、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17)和上海市晨光计划(2017),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8)、上海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2020)、中国博士后基金(2016)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查看详情

丁林锋

东华大学

本人是2019德国自然科学基金委DFG Fellowship基金、2015欧盟玛丽居里基金及2018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Am. Ceram. Soc.等玻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一项。 本人长期从事氧化物玻璃材料相关研究,包括先进玻璃材料的配方研发,玻璃粘度的测量计算、玻璃退火及应力计算等。

查看详情

陈志钢

东华大学

陈志钢,1979年10月出生。材料学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光功能材料,包括能在生物体内吸收近红外光并进行能量转换的材料和器件、光伏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共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IF)大于10的论文有9篇,10>IF>3的有6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ChemPhysChem、J. Power Source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论文共被引用3000余次,他引2700余次,H因子为27。

查看详情

朱美芳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东华大学

朱美芳,女,汉族,1965年生于江苏如皋,东华大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合物纤维及纳米复合材料专业教授,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0年度)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

查看详情

张朋飞

东华大学

高分子溶液、聚合物刷和嵌段共聚物等被广泛应用于先进纤维、刺激-响应材料等多种新材料的制备。然而,由于相应体系的多组分和多尺度特性,这类体系的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通常比较复杂;其中相分离是这类体系中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关于体系相分离的理解对于新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综合运用高分子自洽平均场等统计力学理论和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计算机模拟手段研究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刷、聚电解质溶液等多种聚合物体系的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旨在为新材料的设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