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群

北京理工大学

 郝群,女,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光电学院院长。1998年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破格提升为教授,2004年聘为博导,1999-2001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2011兼任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讲座教授。高校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长期在新型光电成像传感技术和光电精密测试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光电成像技术、仿生光电感测技术、抗振干涉测量技术及仪器等方面。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重点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项目、GF基础科研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等。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部级其它奖项多项;在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二十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主编出版教材2部。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带领“光学精密仪器课群研究型教学团队”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指导出站博士后2名,已毕业博士生二十余名,硕士生四十余名。   目前,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光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电子协会红外分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兼职。担任《Defense Technology》杂志副主编,《兵器装备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

查看详情

王涌天

研究领域

光学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王涌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在学科为光学工程,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成像和照明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光学元件、三维显示原理和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及应用,以及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导航等方面。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2013年受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编辑SPIE或Springer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10部,获得美国、欧洲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际、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查看详情

赵维谦

研究领域

机械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校信息与电子学部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黑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长期从事精密光电成像/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方面的原理方法、关键技术以及仪器设备系统集成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包括精密光电成像/测试技术与装备、激光共焦/干涉成像与检测技术、高空间分辨光谱成像与探测技术、精密光电传感技术、纳米测控技术与系统等方面。主持、承担各类项目40余项,近年主持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变革专项任务、民用航天项目等重大/重点类项目,负责项目经费累计过亿元。

查看详情

徐立军

研究领域

电子与通信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徐立军,男,汉族,1968年7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1996年获天津大学博士学位,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分数周期数字解调方法和直接图像重建方法,发明了扇形束激光层析成像系统和双环电导探针阵列成像系统,实现了燃烧过程和多相流动过程的在线测试与诊断。近年主持并完成科学仪器研究专项、973、863课题、国际交流重点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EI论文15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发明专利获批59项,作为大会主席和组委会主席多次主办国际会议,多次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主讲《自动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等课程,指导硕、博研究生70余人,其中3人获IEEE系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多人分获国家奖学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等。

查看详情

刘俭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代显微仪器研究所所长,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学术兼职: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显微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产品几何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ISO/TC213委员会中国委员,英国诺丁汉大学客座教授,J Microscopy等期刊编委。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基本信息   刘俭,男,汉族,1974年出生,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查看详情

宋爱国

研究领域

机器人控制,计算机感知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宋爱国(1968-),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感知与遥操作机器人技术.Email:a.g.song@seu.edu.cn
2015年:宋爱国(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
2014年:宋爱国,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a.g.song@seu.edu.cn
2013年:宋爱国(通讯作者),1990和1993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于1996年在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信号处理、遥操作技术等.E-mail:a.g.song@seu.edu.cn
2012年:宋爱国,1990年和1993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操作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力触觉临场感技术.E-mail:a.g.song@ seu.edu.cn
2011年:宋爱国,1996年于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机器人技术.
2010年:宋爱国,1990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于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E-mail: a.g.song@seu.edu.cn
2008年:宋爱国(1968-),男,安徽黄山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遥操作机器人技术.
2007年:宋爱国,博士后,现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研究所所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感知与遥操作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及仿生智能计算,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技术,脑-计算机的接口技术,康复工程与康复机器人技术.
2006年:宋爱国(1968-),男,安徽黄山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遥操作机器人与虚拟现实技术;
2005年:宋爱国(1968-),男,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E-mail:a.g.song@seu.edu.cn.
2000年:宋爱国,男,32岁,教授,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测控技术与智能系统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1999年:宋爱国 副教授,1968年出生,1996至1998年于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系测控技术及智能系统教研室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高技术项目四项,曾获部委科技进步奖二次.
1998年:宋爱国 博士后(已出站).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现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进化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理论及其在水声信号处理和机器人传感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查看详情

尤政

研究领域

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尤政(1963.12.02- )机械电子工程专家。江苏省扬州人。199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精密仪器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微米纳米技术专业组组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部863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机电与运载学部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光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纳技术及其空间应用研究,在基于微纳技术的航天器功能部件微型化方面,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型化、高性能的空间微系统并实现了在轨应用;同时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微卫星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NS-1等多颗微卫星的研制,其中NS-1卫星是世界上在轨飞行的最小的“轮控三轴稳定卫星”(2004年),为我国空间微系统与微卫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与国家奖不重复的省部级科技奖5项等。获国家发明专利43项,发表被SCI/EI收录论文226篇,撰写国防研究报告20份;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5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查看详情

谭久彬

研究领域

物理学和天文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谭久彬于1955年3月5日生于哈尔滨,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博导,任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006年)、二等奖2项(2013年、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1997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

王雪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密测试及仪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亚太工程教育联盟(FEIAP)执行委员,IEEE Senior Member;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物联网标准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精密测试与传感技器系统术、物联网与信息物理系统、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领域研究。作为负责人已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十二五”国家“863”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2018 连续5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 本,其中《无线传感网络测量系统》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编著出版《人工智能与信息感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年。参加研制国家标准12 项。

查看详情

曾周末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长期从事检测技术与仪器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7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9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出版《动态数据建模与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仪器仪表系统设计与应用》等教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天津市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仪器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 IEEE会员,《仪器仪表学报》、《Instrumentation》、《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编委。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