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南京邮电大学

肖敏,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分数阶系统与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复杂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及应用专委会委员,江苏省物联网智能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6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8月破格晋升教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西悉尼大学。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南京邮电大学“学术英才”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安全、神经网络时空演化、复杂系统突变控制、偏微分耦合系统、斑图动力学。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高水平论文251篇,其中SCI收录143篇,一区论文50篇,IEEE汇刊26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同时,对于研究成果进行了实用化研究,授权中国专利20件、美国专利2件、日本专利1件;申请中国专利30余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受邀访问武汉大学、江南大学、新疆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并做学术报告。担任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会评和网评专家。

查看详情

陈剑宇

南京邮电大学

陈剑宇,男,汉族,1989年11月生,江苏南京人,2020年5月参加工作,南京邮 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机电子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聘副教授, 研究方向:金属电池电极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主要研究项目: [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万元,2023.07-2026.06,负责人。 [2] 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0万元,2023.05-2026.04,负责人。 [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万元,2020.11-2023.11,负责人。 [4] 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5万元,2020.09-2023.05,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培育项目,60万元,2019.12-2022.12,项目骨干。 [6] 横向项目,110万元,2023.01-2023.12,项目骨干。 奖励荣誉: [1] 2023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项目编号:FZ20231039 [2]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3] 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优秀指导教师 [4] 2017年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5] 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长发博士企业奖学金 [6] 2014年南京邮电大学华为企业奖学金

查看详情

刘泽远

南京邮电大学

刘泽远,男,1981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动汽车驱动技术、高速电机设计及控制  技术、新型磁悬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企业委托开发横向工程项目多项。发表SCI和EI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 研究领域: (1)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飞机等领域的动力总成及驱动技术。 (2)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高精度伺服电机及驱动技术。 (3)航空航天、家用电器、医用离心机、切割机、割草机等场合驱动用高速电机及控制技术。 (4)轨道交通、污水处理、飞轮储能、高速风机、高速压缩机等领域的磁悬浮技术。 (5)无轴承电机集成技术。 (6)电力、电气和电机等设备的CAE技术。 (7)面向电气、通信、医用等领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工程应用。

查看详情

丁昌峰

南京邮电大学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京邮电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以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赴美国的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访学。长期从事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智能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多个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已实现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IEEE JSAC、TCOM、J-STSP、TSP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7篇,SCI收录80余篇,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函评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江苏省教育厅专家库专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库专家等多个学术兼职,以及ICC 2019和Globelcom 2021的卫星与空间通信(SSC)专题技术委员会主席。指导的学生中有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优秀学位论文和国家奖学金,有多人毕业后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目前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多个知名团队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查看详情

朱一铭

南京理工大学

朱一铭,1988年5月出生,江苏扬中人,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教授。主要科研方向为电力电子装备控制与可靠性技术研究、非常规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4项、其他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18篇。授权专利及实用新型4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项。

查看详情

黄伟健

启年文化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黄伟健,男,硕士 2024年德国欧洲学院开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2019年创办启年文化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工作至今,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企业大数据商业应用软件开发。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9年来带领技术团队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并获得4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分别研发《司南营销策略管理系统V1.0》,软著登字第5155893号。《星品牌管理系统》,软著登字第8147373号。《爱采购客户数据群发系统》,软著登字第8072337号。《司南营销策略管理系统V2.0》软著登字第8147303号。2024年3月,团队利用AI技术开发百策榜项目,前期Ai自动抓取(小策)机器人已经顺利完成,利用大数据的基础自动抓取品牌情报及行业分析,基于小程序发布榜单信息,为用户提供商业价值和情报评估分析,打造科技让企业读懂商业的价值。

查看详情

吴昆林

国家税务总局昆明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

吴昆林,女,汉族,1970年4月出生,云南昆明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90年参加工作,现任国家税务总局昆明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二级高级主办(二级调研员),副高级职称。原国家税务总局昆明市税务局五华分局办公室主任,昆明市政协委员。

查看详情

安玉德

中国兵工学会

男,1966年生。中国兵工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学会工作,主持完成发改委、中国科协、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省部级单位委托的各类项目20余项,长期致力于学会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智库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工作。

查看详情

陈延如

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

1982年12月在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光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曾三次应邀赴美合作完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项目。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项目重点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及企业合作等各类项目四十余项。在《Applied Optic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光学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2019年9月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岗位退休.近20年来,针对炼钢行业世界性难题,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运用光学理论和技术,2017年在世界范围首次在工业现场成功实现了“炼钢在线碳和温度等多参数实时动态检测”,解决了世界冶金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亟待解决的难题,企业评价称"是世界炼钢史上颠覆性的创新"。目前,该技术成果正在包头钢铁集团等多个大型国有企业推广应用。

查看详情

李霄羽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经历 2003-2007 南开大学 理学学士 2007-2013 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化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3-2016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博士后,合作导师:Ian Manners教授 2016-2017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 博士后,合作导师:Takuzo Aida教授 2017-现在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 嵌段共聚物-超分子纳米组装及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方向是从分子尺度到纳米、介观、宏观尺度上,分别通过分子结构设计、改性、嵌段共聚物-超分子精确自组装、纳米结构可控多级组装、高分子/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组装等方式,对高分子及组装体材料的组分、结构、形貌、尺寸等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其复杂功能化、多功能协同作用的目标。

查看详情
共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