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峰

研究领域

矿山设计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先后负责和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等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EI收录70篇。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

查看详情

王国法

研究领域

地球与行星科学

中央煤炭开采研究所

王国法,1960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现任开采设计事业部装备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护设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支护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 王国法同志1985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同年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工作,30多年来一直在科研一线从事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研究以及工程实践工作,系煤炭资源开发领域的开采技术与装备专家。王国法同志以顽强拚搏、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查看详情

李振雷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教育背景: 2011.9 – 2016.6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工程 博士(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7.9 – 2011.6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工程 学士 研究方向: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岩石力学,包括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微震和电磁辐射技术、多参量监测数据挖掘、集成、远程传输、分析预警等),煤岩变形破裂的声电等地球物理响应,煤岩的微结构特征和微观力电特性。

查看详情

方新秋

研究领域

岩土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方新秋,男,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本科、计算机及应用本科(辅修),采矿工程硕士、博士(2002年),东南大学控制工程博士后(2004年)。现为中国矿业大学智能化开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惯性技术学会理事、江苏省煤矿安全生产专家。中组部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挂职服务一年,任农一师统众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8月份博士后出站后作为引进人才回中国矿业大学原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现矿业工程学院)工作。   近年来以“科学采矿”理念为指导,在国内外率先开展煤矿智能化、无人化开采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智能工作面系统工程模型,构建了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体系。在开采环境、采场“三机”智能感知决策等方面已取得创新成果。目前主要从事:(1)煤矿智能化开采;(2)矿山智能感知;(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城市地下工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1项,中国矿业大学重大项目培育专项基金2项,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50多项。负责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力应变测试系统”1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高质量论文50余篇,已入选领跑者F5000论文3篇;发表教学论文1篇;正式出版专著6部;主编《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导论》等教材2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0项、国外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6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二等奖5项(其中3项排名第一),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主讲《采矿学》、《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化开采》、《智能采矿概论》、《资源开发与规划》和《非煤开采技术》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等功奖励、中国矿业大学“十佳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张晓宏

北京英泰迈宁科技有限公司(IntelMining智能矿业)

“IntelMining智能矿业”科技服务平台创始人,中国煤炭学会会员、科普专家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技术经理人,绿色矿山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传统行业智能化推广应用工作,特别针对能源、矿山和应急领域,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业融合等工作。打造的“IntelMining智能矿业”品牌自媒体成为矿山行业科技风向新标杆。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