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华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周正华,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77年10月,1999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冶炼专业,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就读中南大学MBA,2009年获得有色金属冶炼高级工程师职称。本人在株冶集团工作23年,其中在浸出厂3年、生产技术部11年、水处理厂1年半、锌焙烧厂2年,转移转型办公室2年,氧化锌厂3年,生产技术部6个月。 历处来主持过集团内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株洲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专利5项;相关的论文报告8篇。2013年被选为株冶集团核心专家、入选株洲市专家库。 历年来进行的科研项目有30余项获得重大科技成果,本人在锌的湿法冶炼过程中生产、技术、环保、节能减排等有较丰富的经验知识,在锌铅冶炼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镉、铅、铟、金、银、铋、锑、碲等工艺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冶炼烟气治理、废水治理、渣处理技术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 主持了转移项目铜铅锌基地锌30万吨项目的预可研以及可研编写工作,参与了铅及稀贵项目和氧化锌区域建设,以及氧化锌区域的投产、达产、达标工作,目前主持开展30万吨锌生产技术全面工作。目前组织十四五规划“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目“稀散金属镓-锗-铟高效富集及分离纯化”中铟的示范项目,已在开展中。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情况:承担了株冶转移铜铅锌基地锌30万吨、10万吨铅及稀贵综合回收项目的预可研、可研工作,参加了铅及稀贵项目后期设计、建设工作,锌30万吨氧化锌区域后期建设、投产、达产达标工作。获得2项湖南有色科技创新二等奖,4项株冶重大科技成果,主持国家科技项目课题1项,参与1项。 1、主持了挥发窑多膛炉烟气脱硫项目,效益测算:(1)环保效益,尾气达到国家规定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并且尾气SO2能够稳定维持在50mg/Nm³以下,为后续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更为严格的限制提供了可靠保障;(2)示范效应,国内首套成功应用于直接处理锌冶炼挥发窑+多膛炉烟气的脱硫系统。 2、主持的多膛炉系统工艺设备优化研究项目,效益测算:(1)天然气单耗减少创效:115.09万元;(2)设计每台炉672条布袋材质改型增效,64.512万元。(3多膛炉耙臂消耗节约增效15万元。效益:(1)+(2)+(3)=194.60万元。 3、主持的冶炼烟气脱硝新技术研究,效益:(1)针对湖南省执行特别排放现值的要求,短期内研究出挥发窑烟气臭氧氧化-催化吸收的技术并完成项目建设,与原有脱硫系统充分融合,填补了锌冶炼挥发窑多膛炉烟气脱硝的技术空白,环保效益显著。(2)通过设备优化升级,采用抽取式粉尘检测仪取代传统的红外检测,解决了通入臭氧后颗粒物严重超标的问题,解决了加入臭氧后颗粒物超特别排放限值问题。(3)通过工艺优化,将压缩风调整臭氧浓度方式改为氮气调整臭氧浓度,大大提升了脱硝装置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4、主持的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效益:(1)回用水代替新水创效,139.58万元,(2)渣减量化创效116.07万元,(3)废水处理成本节约创效224万,合计项目年创效711.41万元。(4)项目有较好的环保效益,每年减少水资源76万立,多回收金属锌175吨每年,工业废水不外排保护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5、主持的浸出渣绿色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正在申报成果中,已完成查新工作。 6、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稀散金属镓-锗-铟高效富集及分离纯化”课题四。主持第四子项-铟分项团队进行短流程高效富集回收示范,参与课题二:二氧化硫还原技术。

查看详情

童永军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童永军,男,硕士,地质高级工程师。2005年学士毕业后就职于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2014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本单位。长期从事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主持省级基金及其他等地勘项目9项,参与地勘项目23项。32项地质勘查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