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强力推进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建设 促进创新主体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2-02 11:23:29

16
2206

根据近期省厅公布信息,2024年我市新公示高新技术企业68家,其中新培育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66家。新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2家,已认定瞪羚企业12家,全市的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目标超额完成。

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加大市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024年全市实施31项市级重大专项,实施20项产业联合基金,投入财政研发资金 3110万元,不断增强对重点产业链的创新支撑能力。河南雷佰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风力发电叶片用固化剂甲基环己二胺(HTDA)国产化项目研究”项目,成功攻克了甲苯二胺加氢工艺难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替代进口固化剂系列产品,并与艾普科航空科技(台州)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

优化惠企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

6月份,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濮阳分行、市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濮阳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信贷管理体制与产品,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优先给予支持。征集了全市54家企业“高精尖缺”融资需求,其中有41家企业评分超60分,有望获得科技再贷款支持。2024年,全市有41家企业获得省厅科技贷支持,金额达到2.1亿元。

持续落实各项惠企税收政策

市科技局组织召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培训工作会议,联合税务、财政、工信等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培训和指导。2024年,全市上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达到1.45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达到2.12亿元,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5000万元左右。

全面发力企业培育

壮大创新主体规模

建立企业培育后备机制

对全市规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研发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建立梯次培育清单,指导各县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辅导,形成“挖潜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升级一批”递进培育的格局。新培育科技之星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44家,科创型小微企业335家。

规范企业研发费用归集

2月份,联合市统计局下发《关于做好企业研发投入年报工作的通知》,积极组织协调规上工业企业进行研发按投入填报。根据全市2023年研发费用统计公报中,濮阳市研发费用投入26.08亿元,比全省平均增速高9.72%。组织召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鉴定会,共201家企业,1123个项目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其中存在异议的20家企业,171个研发项目进行鉴定,涉及研发费用约5亿元,引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管理,确保惠企政策落实到位。

加大惠企政策培训辅导力度

以研发活动“全覆盖”、“万人助万企”等活动为抓手,通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培训,惠企政策“面对面”、科技金融银企对接等系列活动,围绕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科技政策进行培训指导。2024年,共开展各类政策培训10场次以上,参训企业达200余家,参训人数2000余人次。

搭建科技研发平台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建设高能级平台赋能企业创新

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建设省级实验室-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工关键科学与技术、生物基功能材料、高性能聚酯新材料、电子化学品与能源材料等四大研究方向。5月29日,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正式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实体化运营新阶段。通过省实验室建设,逐步搭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中试试验—产业化”为一体的集成创新平台,形成产业共振,带动集群发展。

推动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增量提质

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领域,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24年,新增省级实验室1家,省级中试基地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中试基地1家。

提升孵化载体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龙头带动作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上台阶,上水平”。2024年,新认定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截止目前共有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濮阳市华龙区油气装备专业孵化器依托本地氢能特色产业和中原油田油气资源优势,推进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河南分院建设,集聚产业相关30余家企业建立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与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濮阳市科学技术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