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小肽药物、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及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2-01 08:59:41

关键词: 淮海科学技术奖
23
1233

获奖证书编号:2023-HJC-1-13


目前,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分子机制主要有三种假说:谷氨酸的兴奋毒性,钙超载和自由基。实际上,三者是密切相关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谷氨酸释放增加和 / 或摄取减少,突触后谷氨酸受体被过度激活,引起 Ca2+ 内流,胞内Ca2+ 超载,Ca2+ 激活其靶酶,造成自由基的形成并形成恶性循环。但是,谷氨酸受体NMDAR 拮抗剂脑卒中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促使我们从其他方面入手,寻找到可能用于预防和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

首先,我们从蛋白质转亚硝化这种翻译后共价修饰的角度,阐明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时,Procaspase-3/7/9 与 XIAP 间的转亚硝基化引起 Procaspase-3/7/9 活化、导致脑神经细胞损伤及小肽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期望以阻断 Procaspase-3/7/9 与XIAP 间的转亚硝基化作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新靶点,并验证了小肽药物的有效性。其次,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 Wnt3a/VEGF 导入干细胞,提高干细胞存活与分化,并且提高了外源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增加在体 Wnt3a、VEGF 含量,诱导内源性干细胞的向缺血区迁移和分化并增加缺血区学运重建,这对最终提高干细胞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最后,我们旨在探索 rTMS 对光血栓(PT)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行为缺陷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从 PT 卒中模型建立后的第 0 天(3 小时)到第 5 天,在梗塞半球应用每天 5 分钟的连续 θ 脉冲 rTMS。结果显示,rTMS 显著减轻了 PT 卒中后大鼠的行为缺陷和脑梗塞体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rTMS 显着减少了梗死周围皮质区域的突触丢失和神经元变性等保护机制。新发现表明,至少在缺血性卒中后 3 小时应用 rTMS 治疗可发挥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

以上创新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政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10

多项课题资助;与创新点有关的论文共发表 20 余篇,并被多篇高影响力论文引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按照报奖要求提供 5 篇论文,其中英文 SCI 收录 3 篇,中文北大核心 2 篇。另外,相关项目培养研究生超过 30 人,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获得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燕宪亮、胡书群、许铁、纵雪梅、叶英、赵宁军、苏成磊、陈习、张扬,完成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睢宁县人民医院。

来源:淮海科学技术奖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