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岩溶地下水卤代烃与硬度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发布时间: 2024-01-31 08:35:00

关键词: 淮海科学技术奖
19
1180

获奖证书编号:2023-HJC-1-04

项目来源:住建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5ZX07406005- 007)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自选课题(2019ZX011)。

研究方向及内容:项目以徐州七里沟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污染为研究对象,掌握地下水四氯化碳及总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大尺度复杂岩溶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的模拟 - 优化模型,研究高精度替代模型的构建方法;研发 “ 喷淋曝气立体组装 + 核晶诱导混凝造粒 ” 卤代烃与总硬度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双金属强化零价铁对四氯化碳的降解性能和反应机理。

主要创新点:(1)提出了一种基于批量局部最优解的自适应动态 Kriging 替代模型,有效防止优化过程中最优修复方案的丢失,与传统数值模拟优化方法相比,计算时间可节省 99.90%;(2)针对上覆松散层下伏岩溶含水层的二元含水系统,研发一种双金属强化零价铁快速降解高浓度四氯化碳技术,制备的 Ag-Fe 双金属体系对四氯化碳的降解率是海绵铁的 49.08 倍;(3)形成一种 “ 喷淋曝气立体组装 + 核晶诱导混凝造粒 ” 相结合的有机四氯化碳与无机硬度协同控制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化、占地面积小, 投资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代表性论文及专利:项目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发表论文 11 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EI 收录 1 篇,中文核心 2 篇;授权国际专利 2 项,国内发明专利 12 项,实用新型专利8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

成果推广应用:项目成果已在徐州及济南地区多个供水企业及水利、环保等部门或单位应用,累计经济效益超过 3 亿元;通过对污染区实现有效治理,保障了区域饮水安全,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成果价值及贡献:项目建立的地下水抽出处理优化及有机、无机污染协同修复技术体系,提升了模拟优化方法在复杂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在给水、排水处理工艺方面理论价值显著,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项目示范工程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科研教学基地,提升了科研能力, 培养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成为中小学的科普基地。

该项目获得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刘喜坤、张双圣、朱雪强、陈益武、王敏、强静、李新、张雯、刘泽山、刘智,完成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市水务局、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

来源:淮海科学技术奖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