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关于推进天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8-10 11:06:20

367
1890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天水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如何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发展定位,奋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天水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发展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基本实现了做大总量赶超进位、盘活存量转型升级、优化增量转换动能、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目标,有效促进了全市工业快速平稳有序运行。

  (一)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明显。装备制造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天水工业的支柱,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工电器、机械制造为主体的产业优势。其中,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工仪器仪表、金属加工机床、轴承、风动工具、制药设备等系列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华天电子、长城开关、213电器、电传所、星火机床、海林轴承、天水风动、天水锻压、西电合金、铁路电缆等一批企业已成长为天水工业经济的骨干。据统计,“十三五”期间,2016、2017、2018、2019、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8%、6.8%、5.1%、6.2%、8.6%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6、8.5、0.5、1.0、2.1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为11.5%。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三化”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展培育壮大装配式建筑、军民融合、航空维修制造、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商品制造五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以来,全市3个项目列入工信部应用示范项目,风动气腿式凿岩机入围工信部首批50户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名单,10户企业被工信部确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户企业通过工信部贯标认定;华天、海林、岐黄等15户企业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三)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鼓励引导全市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5家、行业技术中心3家、技术创新联盟1家、中国驰名商标16件、新增甘肃省名牌产品24件,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华天电子集团完成科技创新项目507项,其中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林“滚动轴承协同研发双创平台”列入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四)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生态产业体系,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截至目前,全市落后产能企业全部清零。“十三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4.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19.48%;天电集团建成中高压空气和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5%,产能提高87.5%;电科院1200kV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试验检测能力填补世界空白;12个数据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纳入全省丝绸之路信息港项目清单;电传所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争取到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专项资金600万元,绿色发展理念有效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问题

     天水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有较为扎实的工业基础,这是我们走出新路子的基础,尽管全市工业经济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竞争优势尚未形成,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3%,低于全省12.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方面贡献不够、支撑不力,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后劲乏力。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客观分析,全市工业经济体量不大质量不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现状还未根本扭转;传统支柱行业专业化、集群化发展还未全面形成,龙头骨干企业少,产业链条短,相互协作和配套能力还不够强,补链延链强链任务十分繁重。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市多数工业企业原始积累资本少,中小微工业企业项目建设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弱;先进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大多数新兴产业企业由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而来,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还不强;电工电器和机械制造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够,产品整体处于中低档水平,高端智能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不足。三是产业集聚能力较低。多数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阵,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够,相互间关联度较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缓慢,县域工业基础薄弱,相关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专精特新”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聚合效应还未充分释放。四是人才短板制约明显。天水是内陆欠发达城市,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因素影响,企业效益不高、薪酬待遇低,大部分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引才、育才、用才相关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普遍存在招聘人才困难,高技能人才知识结构不优,人才支撑作用不强等明显短板和弱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不足。五是企业融资渠道不宽。大部分企业融资渠道较窄,加之银行信贷约束趋紧,银行贷款周期长、成本高,民间资本聚集能力较弱,财政支持有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普遍。升级改造和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靠自身难以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和规模扩张,发展动能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充分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一是以华天科技为龙头,围绕芯片制造、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设备等优势产业,以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补齐电子终端产品短板,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封装基地。二是以甘肃电气装备集团属地4户电工电器骨干企业为引领,加快建设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研发新一代智能、绿色、高效的高端电气装备,全面提升中高压开关设备、智能低压电器研发制造能力和电气传动及自动化系统集成水平,推动输配电装备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协同化发展,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电工电器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电工电器产业。三是整合机械行业骨干企业优势,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依托星火、锻压等骨干企业,引进、吸收、转化国内外高端机床制造技术,不断缩小与国外机床功能部件整体性能的差距,加快高档机床产品向军工、航天、交通等行业延伸,推动加工配套企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天水数控机床产业聚集区。四是全力打造集成电路封测、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食品、建筑建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四个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中核黄龙抽水蓄能电站、杰瑞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华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金川公司配套集成电路有色金属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推动海林、星火、长城开关、中航天飞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品牌提升。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导资金向产业链聚集。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补产业链短板、弱项企业和项目,加快承接一批与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产业相关的配套企业落户天水。加强银企对接,引导各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降低申贷门槛,为企业确定一对一帮办银行,通过银企协议等形式,跟踪解决企业融资瓶颈。争取省上每年在地方政府债券分配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产业发展基金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加大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资金扶持力度,积极衔接全省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扶持中小微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级工业产业发展基金跟进投入优势企业加快其升级上市,积极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挥税收服务经济职能,帮助企业用足用活高新技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型微利企业、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工业领域高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着力破解新兴产业培育难题。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机遇,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制造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业。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加大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循环可再生的产品研发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入驻和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完善产业链,增强协作配套能力,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积极融入国家、全省科技创新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服务保障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在高端装备、电工电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军工服务等领域取得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充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主动融入国家航空工业总体布局,以中梁空港城建设为契机,推动直升机、无人机、航空部件制造、军机和民机维修等产业加快发展,依托中航天飞祁连山生态修复型翼龙Ⅱ无人机系统人工增雨(雪)项目,扩大无人机人工增雨(雪)在西北地区的应用,打造西部航空维修制造基地。

  (四)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三化”改造步伐。充分利用绿色智库、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资源,推动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企业,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培育更多先进制造企业入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展规划。全面推广两化融合贯标,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行动”,支持企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选择一两个突破点,邀请专业研究、决策咨询机构,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找“病灶”、开“药方”,谋划一批高新项目,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夯实县域工业根基,发挥产业聚合引领效应。结合全省实施产业基地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集中发力、重点突破,谋划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生态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布局。坚持用工业化手段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方面促进三次产业融合,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优化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高标准建设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大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力度,探索设立工业园区发展基金,打造“飞地经济”发展平台,合作共建“园中园”,实现技术资本人才和管理重置互补,推进资源整合、技术升级,真正把各级园区打造成产业聚集区、创新引领区。

       

作者:成雪峰  中共天水市委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来源:天水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