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西宁武汉携手创新结出科技硕果

发布时间: 2022-08-04 09:12:04

25
1061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创新,持续深化西宁武汉跨区域合作交流,加强技术需求对接,拓展合作渠道,扩大科技人才交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市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赵鹏大院士创新中心落户西宁。2022年7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赵鹏大院士创新中心”成功落户西宁并举办揭牌仪式。著名地质学家、矿产勘探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先生为创新中心提出“系统、综合、定量、立体、新型、智能、绿色、惠民”的工作原则。

图片

    “赵鹏大院士创新中心”落户西宁是我市第二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结出的科技硕果。2021年7月,武汉市科技局应邀组织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一行22人来我市参加科技成果对接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瑞峰亲自接见并提出“深化西宁武汉合作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好签约项目扎实落地”的殷切期望和工作要求。对接会期间,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红娘”作用,积极促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青海省核工业检测试验中心围绕湟水流域(西宁段)生态保护修复、人才联合培养、院士创新中心建设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引进高端智库。市科技局持续做好西宁武汉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对青海省核工业检测试验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申报的“西宁市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预研发及应用”给予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目前,项目组已对湟水河源头、西宁段入口、中段、出口,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采样,基本掌握流域内典型水体的重要数据和技术参数,初步完成“西宁市湟水领域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报告,并依托项目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下一步,项目组通过对湟水流域典型土壤采样和检测、水体主要污染物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化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我市湟水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带动湟水沿线自然资源开发、重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提供有力科技智力支撑。

    现代农业专家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市科技局积极对接武汉市农科院、武汉市蔬菜研究所与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西宁蔬菜科技园开展院所合作,柔性引进林处发研究员、汪爱华博士为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杰出人才、青海省“昆仑英才”拔尖人才。两地共同实施的“西宁地方优势蔬菜种质创新与开发利用”科技重大专项,已收集、试种和评价国内外十字花科蔬菜等蔬菜种质资源280份,通过田间鉴定与筛选评价获得优质种质资源20份,为我市种质资源的鉴定、保存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专家团队还就当前我市冷凉蔬菜产业发展中品种单一、机械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积极搭建两地冷凉蔬菜产业产学研合作桥梁,以问题为导向,在相关产业技术、引种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我市高原冷凉蔬菜产业科技创新水平。

    持续拓展科技合作交流新空间。2022年青洽会期间,市科技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赵鹏大院士创新中心团队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双方就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助力西宁高质量发展深入探讨,在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矿产资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地质灾害防控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优先在湟水流域生态保护、环境修复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这将对我市创新资源集聚、关键技术突破、资源环境创新团队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持续智力支撑。今后,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武汉科技创新领域交流,通过“借智、借脑、借力”,促进优质科研资源和科技成果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转化应用,为西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 青海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图片来源:青海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