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开展六大行动 西宁市全面启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3-02 15:00:31

27
1351

2021年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西宁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39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之一。近日,按照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和《青海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要求,西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西宁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西宁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这标志这我市全面启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为扎实开展试点工作,根据方案安排,西宁市将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六大行动,全面推动西宁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紧扣建成青藏高原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这一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建设光伏、锂电、特色化工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合金材料、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两个新兴产业集群,促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以打造“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抓手,建设要素集成、开放融通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枢纽,形成服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国家创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围绕西宁特色优势产业,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全力推进喜马拉雅动物实验中心、国家中藏药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现有的集成电路硅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甘河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院、藏药新药开发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实施科研项目。健全科研设施,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技术推广、创新交流、产业培育平台,支持构建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构筑产学研融通创新创业体系,每年培育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0家。到2023年国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4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以上,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00家。

增强创新基础能力。在光伏、锂电、有色合金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实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争取更多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实施储能电池、新型材料、中藏药新药、高原生物育种等研发项目,形成独具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产品。引导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示范应用,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应用,提升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的综合创新能力,为青藏高原战略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建立科技成果、人才、技术需求等要素交易的信息服务平台,做强做优“西宁科技大市场”,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开展企业技术诊断、难题征集、科研成果发布,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有效对接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不断深化科技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关键性技术攻关,在重点产业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

推动发展数字经济。围绕国家千兆城市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统筹政府信息资源平台,加大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发展,实施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以清洁能源管理、储能技术、耐寒电池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生态发展。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服务,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搭建智能决策、智能推荐、智能客服等服务平台。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西宁”建设。开展“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应用。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完善城市运行指挥体系,深化政务业务和网络信息深度融合,优化业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实施科技服务行动。积极建立“需求库”“人才库”“项目库”,精准收集梳理市内需求,切实解决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努力满足重点产业等领域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为创新主体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提升西宁市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重点开展与全国学会及武汉、南京、兰州等地合作交流,拓展思维、创新理念,积极吸纳其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资源,增强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吸引院士(专家)来宁广泛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等科技联动服务,促进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充分发挥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和工作平台作用,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建设,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健全科技人才信息库,促进科技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合理流动,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着力推进社会化大科普。利用“西宁科普”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账号,着力打造“智慧”科普信息平台。广泛调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力量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为契机,在青少年、农牧民、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等六大类重点人群深入开展各类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打造“智慧行动”服务品牌,努力提升我市全民科学素质。

培育融通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和市场监管机制,强化政府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和重大任务实施等职能,推动政府管理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力的创新体系和高标准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市、县区(园区)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金融、财政等方面政策,支持多种投资主体参与科技创新,促进金融资源向企业集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间。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0%以上,为全市科技创新、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