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大连开放 迈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发布时间: 2021-12-30 16:22:21

21
1133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徐伯元 张玮炜 郑鸿

    智曼卿

    11月15日,大连自贸片区携手海关等部门创新监管手段,合力保障服务北京冬奥会的140辆丰田氢燃料电池车快速通关的新闻,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这是自2020年以来大连自贸片区工作成果第14次,也是今年第9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关注和报道。这则短新闻虽然只是大连开放领域的一个小小截面,却也包含了大连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几个关键词——今年以来,大连正是发挥包括自贸片区在内的开放平台优势,持续以创新手段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积极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推动大连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

    平台再次升级 开放功能向更宽领域扩展

    大连是副省级城市中各类对外开放功能区最多、最全的城市之一。今年,大连的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升级,不仅更加凸显开放平台优势,也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有力的引擎。

    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龙头的大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连自贸片区积极落实《规划》中“支持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先行示范区;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加快制氢装备、储运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等部署,在已有的港航物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产业集群和12个开放性功能型平台基础上,逐一将各项工作目标工程化、项目化和清单化,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和氢能产业发展集群。

    去年,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大窑湾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今年10月,两个综合保税区获得海关总署批复通过验收,大连正式迈入“双综保区”时代,为我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和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新高地,以及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注入了新的动力。两个综保区设立以来,大连自贸片区与大连海关通力配合,利用先行先试制度优势,积极引导各项综保区政策落地,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出制度创新改革试点经验8项,复制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经验20项,新增注册企业数十家,新开工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8亿元。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以及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区域出现崭新气象。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9月,大连湾里综保区、大窑湾综保区进出口总值共计558.68亿元,同比增长16.9%,占大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7.5%,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显著。

    去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大连、天津、上海、苏州、青岛、成都6市设立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我市是唯一获批两个产业方向、面积最大的示范区,主要任务是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对接、金融服务等合作平台,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辐射带动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核心片区——中日生态示范新城是市政府确定的“一号项目”,基础设施和龙头项目建设跑出了刷新全省记录的“加速度”:龙头项目日本电产新工厂在一期工程提前竣工投产的基础上,二期工程8万平方米大型工业厂房从开工到主体封顶仅用时2个半月的时间;总投资约6000万元、占地约4万平方米中日生态示范新城门户广场,从开工到落成仅用了22天。

    创新成果频出

    开放机制向更深层次迈进

    11月20日,大连自贸片区的“海洋污染物运输绿色通道”案例,在第八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上当选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与此同时,大连自贸片区推出的海参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入选辽宁省优秀融资担保业务及产品案例。持续以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不仅成为大连自贸片区的常态,也正在将全市的开放向更深层次推进。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动大连自贸片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和海南自贸港,出台《进一步深化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五十条措施》,50项任务已全部完成。强化创新引领,持续推出高质量创新成果,今年以来,推出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80多项。其中,“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3项创新经验上报商务部,争取被国务院在全国推广;“东北亚商品车过境陆海联运新通道”等15项创新案例已被纳入全省复制推广名单;“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云眼查’”等9项创新成果和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官网刊载。在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DI杂志组织的评选中,大连片区荣获2021全球最佳自贸区排名第三和亚太地区冠军。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签约托克辽港国际贸易、华润置地智慧生命科学园、中石化新星能源制氢等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168亿元;华录数字能源北方产业基地、国创氢能等37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总投资104亿元;创为电机、光伸生物细胞研发中心、波兰玛弗罗零部件等61个新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76亿元。

    同时,我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促进服务贸易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方面任务取得实质进展。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已经完成26项任务举措,并开创多个全国先例。自2020年8月以来,我市已在商务部网站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专题(大连)专区,发布了东北亚商品车陆海联运新模式、集成区块链技术互联网医院、“海上易捷综合补给”数字人民币等26个创新案例。今年上半年,大连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3.71亿美元,全省占比63%,其中服务出口额为21.46亿美元,全省占比76%,服务进口额为12.25亿美元,全省占比34.3%。

    克服疫情影响 开放合作向更大范围覆盖

    今年,国内外疫情继续为开放合作与交流带来了阻碍。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谋求发展新机遇,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成为我市今年开放领域的重要主题之一。

    受疫情影响,国际海运价格飞涨、企业经营成本猛增等不利因素让我市外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推动全市外贸持续向好发展,我市今年继续出台了系列外贸稳增长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市商务局针对企业出口商品、出口市场、贸易方式等不同特点,认真摸排和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切实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消博会、广交会、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大型展会,为企业拓展新思路、抢抓新市场,外贸稳增长成效显著。据大连海关初步统计,2021年前11个月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881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1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16.1个百分点。其中当月进出口已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自7月起当月出口、进口、进出口增幅连续5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我市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以推动项目落地、多元化市场开拓等方式,有序推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良好成效。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1-10月份,全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备案项目7个,协议投资额3115.9万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2335.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承包工程项目20个,完成营业额10485万美元,占完成营业额的69.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301.2亿元,同比增长19%。

    在拓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同时,我市面向国内的区域合作也取得新突破。记者从市政府经合办获悉,今年我市深入推进沈大、粤辽合作,积极开展沪连经贸合作工作。4月,召开沈大合作交流座谈会,科技、工信、口岸及自贸区有关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我市12个区市县、先导区同沈阳市结对地区进行对接,完成签订“一对一”结对合作框架协议。借助粤辽对口合作平台,我市开展精准招商和宣传推介活动,10月参与省政府“珠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全市15个团组同步开展市级在珠三角系列活动。在7月举行的辽宁长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中,我市15个项目参加集中签约。10月,“上海在外商会(企业)走进大连”主题活动期间,面向上海在外商会企业家举办大连市招商营商主题推介会,促进园区与企业紧密对接。

    我市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市索县、新疆八师石河子市、湖北兴山县和对口帮扶朝阳市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推进新型东西部扶贫合作关系,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5月我市与六盘水市正式签署《新型合作关系协议》,韩伟蛋鸡养殖基地、盘州储备林、大樱桃研发示范基地、力威铝业等项目加快建设,人才交流、消费协作、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我市7个区市县、先导区与六盘水市5个区市县、2个开发区签署新型合作关系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