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我们强大的种菜天赋里,裹着一些辛酸

发布时间: 2021-12-16 13:43:34

18
972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世界各国,那么赌徒可以对应日本,战斗民族适合描述俄罗斯,举白旗则符合法兰西精神(日常乳法✓)。

而中国给人的印象基本就是功夫或是种地了。

农耕民族的血脉记忆,让中国人无论走到哪儿,只要看到荒地、空地就想种点东西,无论这地是平的还是陡的,是盐碱地还是砾石滩。

就算在生存空间被严重折叠的都市群里,逼仄的空间也抑制不住种地狂魔躁动的念头。

小区里的公共绿化带往往是大爷大妈眼里的沃土。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一般会从巴掌大的边角上开始种起,在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方针下,慢慢消磨物业和街坊的耐性和锐气,最终在反复拉锯下将蚕食掉的公共绿化区域一并改造为小区菜园。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胆识和毅力在物业眼皮底下「开荒种地」。

在很多管理严格的小区,下不去手的种地爱好者只能将视野转移到同属于公共区域、但使用率不高的天台。

别看这块飞地面积不大,但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指导纲领下,种地爱好者总能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玩出不一样的花活。

在寸土寸金的山城,重庆人民已经实现了天台种地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为了让千余名员工吃上放心的蔬菜,重庆渝北区某企业在厂房屋顶上盖出了面积近27000平米的空中菜园。

截止去年6月,该菜园已种植番茄、香葱、白菜、茄子等10余种蔬菜,每天可采摘1000多斤,基本满足食堂需求。

南岸区也有一栋其貌不扬的大楼,普通人只有借助上帝视角,才能发现顶楼天台近2万平米的空中农场。这里面不但分布着各种观赏性植物,还种植了油菜、莲藕、黄瓜等农作物。

工作人员甚至绕着农场挖了条约一公里长的人工河,愣是在现实世界玩成了《我的世界》。

有想法的在绿化带和天台玩的风生水起,讲规矩的则虎踞阳台,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

巴掌大的地方虽然种不了什么硬菜,但弄点葱、姜、蒜什么的下厨三宝还是绰绰有余,一颗赛艇的。

出了国的中国人依然走到哪种到哪。

为了改善伙食,维和部队和援非工程队的汉子们在非洲营地里种起了绿叶菜。

除了自己吃,他们还把富裕的蔬菜送给同行和当地人,甚至技术下乡,手把手教非洲人民开荒种地,开启了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的又一特色外交——「种地外交」。

在一些农业基础薄弱,基层治安随缘的国家,外交人员也会在使馆内的空地上大量种植蔬菜,以便实现绿叶菜自由。

科考队员则在南极中山站搭建温室,运用无土栽培自动灌溉等技术,种植出了有机蔬菜和水果,一举打破方便食品在南极的垄断性地位,极大提升了当地科考队员的伙食质量。

而在迪拜郊外的纳兹瓦沙漠,中国商人机械降神,打下深度超100米的水井,通过净水技术和滴水灌溉技术,辅以当地的生物化肥,硬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将沙漠变成农庄。

除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自给自足,中国人在啥都不缺的发达国家依然想尽一切办法种地。

耶鲁大学就有一块颇有名气的中国菜园。

这块自留地的主人都是随子女暂居当地的大爷大妈,因为受不了枯燥的陪读生活,他们决定释放体内的洪荒之力,在校区内开荒种地,让北大荒精神在美利坚上空飘扬。

哪怕上了天,中国人依然不忘种地。

早在2012年,航天员就尝试在太空舱内种菜。4年后的2016年,航天员将一台微型LED植物工厂带到太空,并成功种植出6棵水稻和30棵拟南芥。

2019年嫦娥四号登月成功,一同上去的还有装着棉花、马铃薯、油菜籽等种子的月面微型生态圈。棉花种子虽然在长出嫩芽后不久便英勇就义,但这短暂的成功高低也算是中国登月的一小步,太空殖民的一大步。

中国航天人的种地执念甚至传到了好莱坞。在当年爆火的《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主一进入中国空间站,看到的居然不是电侦设备,而是满满一舱室的农作物。

中国人走到哪种到哪的特点虽然在互联网的包装下被赋予了各种积极的意义。但透过滤镜我们应该看到,种地的内核本质上是农耕文明PTSD。

翻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中国版图的东南方向是海洋,北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原始森林,西面被群山、戈壁、沙漠环绕,西南方向则是成片成片的热带丛林。

在古代,地理屏障虽然屏蔽了大部分外来民族的入侵,却也同时阻碍了古人开疆拓土的进取心。

虽然占据着肥沃的平原,但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古人始终无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旋涡,这使得战乱和饥荒在过去几千年里循环往复,不曾消失。

对这两者的恐惧让土地和粮食超越一切事物,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与其说我们热爱种地,倒不如说我们在岁月的毒打中逐渐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和粮食的珍贵性。

这世上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种族天赋,说白了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应激反应。

今天,我们有感于轰轰烈烈的城市新种地浪潮,惊叹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赛博种地技术,却未必了解百十公里外的农村和在那耕作的农民。

眼下,这群中国最会种地的庄稼人正以惊人的速度丢下农田,逃离农村。如果他们发现互联网上正弥漫着一股种地热,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