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收获诸多建议良策 一言一计折射对温州的热爱

2022 · 02 · 19 14:00
浙江省,温州市,市辖区
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0
82
  • 会议详情
  • 基本信息

温州网讯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日前,“我为党代会献一计”大型全媒体活动启动第三阶段问卷调查,邀请全市党员干部为温州发展提建议、出良策。

连日来,问卷后台不断收到党员干部们的答卷,其中不少人在答卷后附上详细建议,为温州提升创造力、吸引力、竞争力注入新意。

这是一场关于未来五年,温州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群策群力,一言一计,透着广大党员干部对温州的热爱。

以新意促振兴

激发产业活力

敢为天下先,温州人的创新精神早已写入基因。今年,温州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进程中,如何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广大党员干部不约而同地将视角关注到扶持“新产业”上。

“兴城必兴产”,党员张新浩围绕产业发展发来建议。他的家乡龙港作为国家新型城镇改革试点,令他深感自豪。他希望,龙港乃至温州都能激发产业新活力,以兴产带兴城,推动城市向前奔跑。

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共富的一招妙棋。在党员陈赛宽看来,未来要在创新和项目上下功夫。他举例说,当前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新能源、芯片设计、新材料等才是未来经济的“弄潮儿”。温州求创新,在科技赋能产业创新方向发力,必能赢得发展。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也是黄钦鑫的观点。他建议,学习借鉴杭宁做法,温州要在科创平台、高新企业、科创基金等方面求突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同时,紧抓项目,将目光聚焦招引重大项目,争取多多布局,构建新兴产业链集群。

刘振宇指出当前困境,即温州的产业在创新方面缺内生动源。他表示,目前温州亟待加强互联网产业建设,应当创建、扶持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影响着高新人才的流入与流出。新产业带来高新人才,事关城市未来。

以沃土育希望

提升人才吸引力

城市的未来在人才。吸引广大青年来温发展,留住人才,城市就有了希望。

城市该如何提升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赵睿认为,年轻人就业关注的,不外乎知名企业、新兴行业、体制内“铁饭碗”和人才政策等。为了让外地高校毕业生和温州的年轻人留下发展,温州还需要拿出更“优惠”的条件。

人才和年轻人看重的生活、工作环境相似。在孙辰逸眼里,房价、物价、日常消费刚需与收入水平决定着年轻人的幸福感,年轻人更重视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城市在努力提高GDP的同时,要控制广大员工的加班时间,幸福感提升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有了吸引力,便能留住更多的人。

郑浩尔在这个话题中,更倾向于建设“人才摇篮”来提升吸引力。他表示,温州高等院校是温州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温州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大力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做好高校的人才引进,吸引其他一流高校研究院落户温州。

以硬件提品质

塑造城市竞争力

一座高品质、有竞争力的城市,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党员干部为温州发展添砖加瓦,同样对脚下热土有着期待。

屈冬冬在建议中写道:希望未来五年,城市交通更系统、更通畅。尤其是公共交通,要建立主干道互通、城市之间互通。此外,市区的建筑规划上最好是有文化、美食、旅游等特色聚集地带,散能立足,合能壮大。

陈冠宏直言,温州应当加速发展“夜经济”,塑造并加快推动市区“夜经济”模板,设立对应夜生活地标,打造温州“不夜城”标签。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是马军建一直关注的事。他建议,温州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改革的大数据安全共享成果,打破不必要的信息壁垒,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服务经济全局与社会发展大局中,大有可为。

徐蓓蕾表示,城市提升竞争力,应当增加文化自信,而展现温州方言的“魅力”能够助力“共同富裕”背景下人民实现精神富足。她建议将《温州话辞典》等具有温州元素的书籍作为城市“伴手礼”推广,让独有的方言基因和密码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将温州文化紧系于在外温商,能为城市建设发展带来更大机遇、输送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