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电能计量数字孪生在线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

电能计量数字孪生在线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著作权,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1-10 10:08:2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张伟强 | 2023-11-10 10:08:29

项目针对电网中的重要信息枢纽--电能计量领域的在线监测与评价的若干痛点问题,基于基尔霍夫定律,融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电能计量数字孪生在线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为电力发、配、用等环节提供“云边协同”“末端支撑”智能化监测手段与分析工具,面向全国约6亿只智能电能表开展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价(失准);面向电网公变台区开展台区综合治理及拓扑识别;面向用电负荷开展非介入式负荷辨识,促进“网荷”的精准感知、高效友好和柔性互联。公司是“失准”服务的唯一技术供应商。

1、填补空白:项目“失准”技术与工程化应用,在我国电能计量态势感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填补国内空白,国际上亦尚无可参考案例。2、第一梯队:负荷分析技术国内领先,针对变频设备识别难题,首创二维频谱识别技术,参与国网电科院负荷辨识主站平台的开发及建设,与另外两家企业属于国内第一梯队。3、规模应用成效显著:项目已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开展应用,“失准”产品已于2019年前后在国家电网公司全网统推和南方电网相关网省部署运行。4、强链补链:创新技术与工程化应用,践行国家“强链补链”战略。5、复制推广:项目独特技术模型与同源衍生,可延伸至水、气、热等民生智慧计量以及更广泛的物联网在线质量监测领域。

项目主要服务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公共应急安全如消防和环保的空调负荷智能调控、楼宇用电安全、环保设备运行监测等应用。

“失准”产品已在电网公司大规模应用。继一期应用后的二期深化应用也已基本完成全网的部署运行。而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智能终端设备实现边端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成为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失准”技术可衍生拓展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在线状态监测也将迎来巨大需求。

项目的智能终端业务,因与电力行业最新负荷侧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迫切需求高度契合,且因电力行业自身的超大商业体量,只要技术始终紧贴应用需求,并保持一定的领先性,其具备的商业能力,可期。

1、李先志,创始人/CEO,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学士、硕士;2、黄安成,首席科学家。国立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3、张拓木,研究院院长。北大数学系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4、张佳民,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物理硕士;5、季建峰,电力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士、博士、博士后;6、李思源,CTO办公室理论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理学硕士、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理学博士;7、谢军,电力事业部高级技术总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8、汪庆华,电力事业部高级项目总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硕士;9、王健,电力事业部总工程师,电力产品专家;10、郑亚芹,电力事业部边缘计算技术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脑认知神经科学硕士;11、宋洋,高级算法工程师。清华大学电子与通讯工程硕士;12、巩国栋,高级算法工程师。吉林大学理论物理硕士博士;13、永凯,高级算法工程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硕士。

项目已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开展应用,“失准”产品已于2019年前后在国家电网公司全网统推和南方电网相关网省部署运行;终端已在国网约15个网省开展试点应用,并在陕西、山东开展了24000多个台区的规模应用。未来,系统还可扩展至负荷控制等应用。项目应用实施效果显著,特别是“失准”产品,面向约6亿只智能电能表开展应用,其应用成效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的一致认可。

公司及项目目前有1.5-2亿元的融资需求,融资用于技术迭代、产品推广等发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