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外周血非编码核酸检测与肿瘤风险预测

外周血非编码核酸检测与肿瘤风险预测

发布时间: 2019-08-02

来源: 科创中国_资源共享平台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产业,制造业
成果介绍
成果简介:(技术特点、主要进展、应用状况、投资规模、效益预期和合作方式等)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是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本项目致力于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采用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从基因组非编码DNA序列遗传变异和循环非编码小RNA(miRNA)两个角度,系统筛选和鉴定了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外周血遗传标志物和循环miRNA标志物,可用于肿瘤风险预测。主要的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miRNA相关遗传变异与肿瘤发生和死亡风险研究:2008年本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miRNA序列遗传变异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科学假说,发现位于miRNA成熟序列的遗传变异可影响miRNA与目标mRNA的结合效率(J Clin Invest 2008,影响因子IF=13.765),而位于miRNA侧翼区的遗传变异,可调节miRNA的成熟过程及表达水平(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IF=11.986),二者均可以影响肿瘤发生和死亡风险。其中J Clin Invest一文已被SCI他引258次,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是该领域7篇代表性“研究前沿”论文之一,被Nat Rev Cancer称为是首个展示miRNA相关遗传变异与肿瘤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二)基因组非编码区遗传变异与肿瘤风险预测研究:鉴定了一批中国人群肝癌等肿瘤遗传标志物(Hepatology 2012,IF=11.190),阐述了非编码区遗传变异调控目标基因转录表达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Cancer Res 2009,IF=9.284),应用遗传标志物构建中国人群肿瘤遗传风险模型,提高了肿瘤风险预测能力。Cancer Res一文被Lancet Oncol等杂志SCI他引69次,遗传标志物检测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三)循环miRNA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循环miRNA预测肺癌疗效和生存的研究,获得一组稳定预测肺癌预后的循环miRNA生物标志物(J Clin Oncol 2010,IF=17.879),该文被Nat Rev Cancer等杂志SCI他引310次,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为2010年J Clin Oncol高被引论文之一。在该领域,本项目组还鉴定了肿瘤循环miRNA稳定内参,筛选并验证了乳腺癌等肿瘤早期循环miRNA,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四)外周血核酸检测技术研发与风险预测:在江苏地区建立了5万余人社区人群、2万余例肿瘤患者生物样本库及1万人HBV感染队列;构建并完善非编码区DNA和循环miRNA检测平台,研发外周血核酸检测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为肿瘤风险预测提供了人群资源和技术支撑。本项目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5篇,总IF为245,IF>10为4篇,5>IF>10为18篇;SCI他引1366次,3篇论文SCI他引100次以上,3篇入选汤森路透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2篇被ESI评为本领域代表性“研究前沿”论文,体现了持续稳定的高学术水平以及国际学术界较高的认可度;获国家发明专利6件,正进行转化应用,为促进肿瘤精准防治、繁荣健康产业奠定了基础,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