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中农粳18

中农粳18

发布时间: 2023-11-17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品种
行业领域:
生物产业,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
成果介绍
品种来源:以吉粳88导入系LY1/P255为母本,龙粳43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普通粳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该品种主茎11片叶,圆粒型,株高104厘米左右,穗长15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3粒左右,千粒重克26左右。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6%~83.5%,整精米率67.9%~69.2%,垩白粒率4%,垩白度1.1%~0.7%,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94%~16.52%,胶稠度79毫米~80毫米,粗蛋白(干基)6.65%~7.42%,食味品质82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级~5级,穗颈瘟3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1.1%~27.17%。 产量表现:2020年~2021年参加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75.4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8.4%;2022年参加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00.3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7.0%。
成果亮点
产量高:2020年~2021年参加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75.4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8.4%;2022年参加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00.3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7.0%。 米质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团队介绍
作物科学研究所是2003年由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作物育种部分,经战略重组成立的国家级作物科学专业研究所。 设有20个创新团队和51个创新研究组;形成了近80人的领军人才集群,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和“优青”5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4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7人、产业技术体系首席6人、院“农科英才”入选者4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3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 2003年以来,挖掘出一批优异基因,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108个、玉米新品种64个、大豆新品种118个、水稻新品种37个、杂粮作物新品种75个;获发明专利675项。共发表SCI论文3446篇,其中院选顶尖SCI论文193篇,为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包括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复份库、10座中期库、43个种质圃、214个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点和1个国家种质资源信息中心,安全保存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沁农作物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作物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1

徐建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综合评价

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区域种植。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