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沙地苜蓿草地的水溶性肥料制备技术

沙地苜蓿草地的水溶性肥料制备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1-13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紫花苜蓿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久、经济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由于沙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养分比例不均衡,容易造成植物营养吸收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沙地苜蓿草地的水溶性肥料技术包括水溶性肥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用于沙地苜蓿草地的水溶性肥料包括有机肥原料、大量元素无机肥原料、微量元素无机肥原料和添加剂。制备方法是将原料黄腐酸钾(300-400)、磷酸一铵(315-384)、硝酸钾(210-224)、尿素(48-61)、硫酸锌(26-34)、硫酸铜(8-12)、硼酸(3.0-4.2)、硫酸锰(25-33)和水溶肥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本技术制备的水溶性肥料不但可以实现苜蓿草地的均衡施肥、高效利用,还可以提高苜蓿的越冬能力,从而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苜蓿的利用年限。
成果亮点
沙地苜蓿草地水溶性肥料不仅可以实现沙地苜蓿的高产高质,还能够降低对化学合成肥料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农业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主要的亮点如下: 1.本技术基于苜蓿生长特点采用了含有不同重量百分比配比的含有氮、磷、钾、铜、锌、硼、硫、锰元素的无机肥原料,并将黄腐酸钾作为有机肥原料,使苜蓿在沙地土壤均衡地吸收其所需的矿物质营养,保证了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2.本技术提供的水溶性肥料能够迅速溶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吸收利用率高,适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为苜蓿种植的精准农业提供基础; 3.本技术提供的水溶性肥料不但为苜蓿提供了使其正常生长的充足养分,而且为有效利用沙地,固定沙地起到了重要作用,抑制沙地土壤的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 4.本技术提供的肥料,兼顾了紫花苜蓿营养需求和不同养分当季利用率,尤其是减少氮素份额,促进紫花苜蓿生物固氮,增加钾素份额,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性能力,延长了紫花苜蓿的利用年限; 5.本技术提供的肥料,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可以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便于推广应用。
团队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草地生态与管理团队,多年从事草地管理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草地生态学、草地养分管理、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团队成员有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成员包括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2名,科研助理2名,研究生4名。研究制定了国家标准“草原健康状况评价标准”(GB/T 21439-2008),建立了定量评价草地生态状况的新方法。制定了国家标准《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酸性评价》(GB/T 37068-2018)和《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热性评价》(GB/T 37314-2019)。研究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草地测土施肥技术规程 紫花苜蓿”(NY/T 2700-2015),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本,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7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1

邵新庆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该成果优势明显,技术创新性很强。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减少氮肥用量的肥料,适用于我国沙地苜蓿种植企业的草地管理策略。该技术模式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本技术利用了黄腐酸钾的抗逆性作用以及有效的矿质元素配比,使得苜蓿植株可以在贫瘠的沙地有效、均衡地吸收营养物质,从而健壮的生长,保证其高产优质,实现了对沙地的高效利用。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该技术面临环境问题复杂,可能存在不稳定性,要特别预防环保、健康与安全风险,产量降低的危险,并需要进一步明确原料生态环境、养分平衡以及化肥污染等。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项目的实施能以创新驱动方式解决相关关键技术,撬动整个草牧业向着经济型、生态型发展,并为生态中国,绿色中国的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建议强化技术靶向性,加大推广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