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碱茅改良重度盐碱地技术

碱茅改良重度盐碱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3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品种,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原面积93万 hm2,占该地区草原总面积的70%,其中光板连片盐碱斑23万 hm2,占盐碱化草原面积的24.7%,这些盐碱地,基本失去了农牧业利用价值,造成了国土资源的巨大浪费。碱茅作为改良盐碱地首选牧草之一,可广泛用于三北地区盐碱草地的治理与改良。但已审定的碱茅品种较少且发芽率较低,配套改良技术相对落后,已满足不了我国9913万公顷盐碱地的合理利用及生态恢复需求,通过选育耐盐碱、发芽率高、抗旱、抗寒、耐瘠薄、生长快、产草量高的碱茅新品种,研发配套改良新技术,对吉林省乃至“三北”盐碱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围绕“耐盐+高发芽率”为核心,依托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历时10年,开展“机理阐述-品种攻关-模式集成”全链条研究,选育耐盐抗寒碱茅新品种及研发标准化改良技术,并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成果亮点
1.收集抗寒、耐盐碱茅种质资源78份,建设东北冷凉区碱茅种质资源圃。筛选出抗寒耐盐、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资源7份。创制出耐盐碱、高产、优质、抗寒的碱茅新品系4个。解决了抗寒耐盐碱茅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的育种瓶颈。 2.揭示了东北地区碱茅天然居群的ISSR遗传多样性,居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3.在前期育成吉农朝鲜碱茅基础上,以发芽率更高,耐盐性更强,更优质为育种目标,选育出吉农2号朝鲜碱茅。在保持了吉农朝鲜碱茅耐盐碱、抗寒、耐旱等特性的同时,提高了其发芽率及耐盐强度,15℃±2℃恒温条件下发芽率可达93%,而吉农朝鲜碱茅在同样条件下仅为75%,可以在2%的NaCl溶液中萌发。该品种对盐碱地区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制定了碱茅改良重度盐碱地技术规程,为规模化、规范化改良吉林省中西部盐碱地提供技术支撑。
团队介绍
吉林省农业科学草地与生态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20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5名,中级及以下人员13名;博士5名,硕士13名。其中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吉林省首席专家1名。研究方向涵盖牧草育种、牧草栽培、牧草分子、生态修复、良种繁育等多个草学领域,是一支团结协作、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形梯度人才队伍。研究团队先后培育牧草新品种18个,包括高结实率、高发芽率“吉农1号”羊草新品种1个;抗寒、高产、优质“公农1-6号”苜蓿新品种6个;耐盐碱“白城小花碱茅”、“白城朝鲜碱茅”、“吉农朝鲜碱茅”和“吉农2号朝鲜碱茅”碱茅新品种4个;以及“公农无芒雀麦”、“公农茶秣食豆”、“公农苦荬菜”、“公农广布野豌豆”和“长白稗”5个优良牧草新品种。首次发现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并完成“三系”配套技术,相关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选育首个苜蓿杂交种-吉杂1号。首创利用碱茅作为先锋植物改良重度盐碱地,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16

马西青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综合评价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以及大力发展草牧业的决心,碱茅必将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盐碱地改良已迫在眉睫。该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使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