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可穿戴康复训练智能机器人

可穿戴康复训练智能机器人

发布时间: 2023-10-18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成果介绍
“手脚不灵,运动困难”是老年中风病人与伤残病人遇到的严重问题。我国正面临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中风发病年轻化、交通事故频繁化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约为2.4亿,约占人口总数17.3%,中风患者总数约为1560万,致残率高于75%,年道路交通事故超过500万次。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着老年人与肢体伤残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并且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本项目目标产品为用于辅助老年人、中风病人以及伤残病人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科学有效、模式多样、舒适安全的康复训练的机器人系统,并针对市场现有康复机器人存在的不足,围绕结构轻量化与拓扑优化设计、人机耦合自适应重力平衡理论分析、多传感信息融合与实时处理、多模式人机协调控制策略、康复进度准确评价方法等难题展开研究,旨在提高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降低康复治疗成本、缩短康复训练时间周期、减轻医疗人力资源压力、突破关键技术壁垒,为医院、养老院和患者家庭提供功能先进、价格合理的智能化康复训练系统,促进我国医疗康复行业的现代化建设。
成果亮点
创新点:1.基于仿生学设计,提高穿戴的舒适协调性;2.集成虚拟现实技术,增强训练沉浸感与趣味性;3.采用重力平衡与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系统的轻量化;4.设计多模式的自适应训练模式,提高康复效率。 主要技术指标:1.实现上肢7自由度与下肢3自由度康复训练;2.康复训练模式不少于4种;3.整机重量不超过20 kg(根据功能变化);4.机器人工作空间满足人体ADL要求;5.有全驱动、欠驱动、无驱动三种工作方式。
团队介绍
智能传感与光电检测科研团队依托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长期专注于先进智能传感及光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4人。近3年,本团队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2项,科研经费到账近300万元;团队成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面向工农业生产一线各种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器仪表、计量校准设备、新型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以粮食储藏和粮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先进检测与智能控制为研究特色。 (2)光电检测技术理论及应用。将光纤传感、微纳传感技术、图像处理等先进传感技术应用于粮食数量、粮食质量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实时和在线检测。 (3)智能医疗装备研究与应用。主要面向各类医用传感器设计、各种智能医疗装备和智能看护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注重医学光电信息处理与成像研究,用于医疗疾病早期诊断等。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