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大规模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及应用

大规模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23-09-2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成果介绍
大规模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及应用成果主要涉及到新能源发电的集中送出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在新能源发电领域,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电占比正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主力电源。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低能量密度等特性,使得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毕天姝、贾科教授团队通过理论研究、装置研发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毕天姝教授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新能源电源的全时间尺度故障特性,发现了新能源短路电流幅值受限和波形畸变的本质机理。他们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控制参数的新能源电源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计算误差由50%减小到10%内。这一发现为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保护新原理及配置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果亮点
1.突破了大规模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难题:针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低能量密度等特性,团队通过理论研究、装置研发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解决了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难题。 2.创新了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原理:团队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控制参数的新能源电源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并研发了相应的短路电流计算软件。同时,他们还发明了采用主变低压侧多间隔信息比较的新能源汇集系统保护新原理。这些原理的引入,使得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装置能够在100%新能源接入场景下,动作时间缩短25%,从原理上解决了规模化新能源接入导致工频量保护动作性能劣化、甚至原理失效的难题。 3.实现了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保护的“算得准、辨得清、切得快”: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新能源电源的全时间尺度故障特性,发现了新能源短路电流幅值受限和波形畸变的本质机理,从而实现了对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故障的快速、准确识别和切除。 4.推动了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保护技术的发展:团队的研究成果被鉴定为“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团队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是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学生竞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现有2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综合能源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能源研究会) 评价时间:2023-09-27

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教授

综合评价

大规模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技术及应用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该成果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大规模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该成果在创新基因、技术亮点和应用市场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评价专家组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加快推广应用,以促进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