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植被恢复侵蚀沟生态模式研究

植被恢复侵蚀沟生态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9-2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作为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的东北黑土区大规模开发仅有百余年,但开发强度大,速度快,加之独特的起伏丘陵和漫川漫岗地形地貌,夏季降雨集中,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日愈加剧,是我国沟道侵蚀严重区之一。现有大型侵蚀沟 29.6 万条,主要发育在已垦坡耕地上,损毁耕地约占区域的0.5%,连片的土地沟壑纵横破碎,降低机械作业效率,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且仍呈危害加剧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三个水土流失急需治理区域之一。 东北水土流失区即是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贫困区,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重大需求,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脱贫致富为目标,在黑土区侵蚀沟工程实施的的基础上,建立侵蚀沟林-草间作模式、侵蚀沟林-药种植模式,研发经济价值最优的生态产品;构建集基地农户为主体的生态养殖、草畜一体化半舍饲侵蚀沟生态产品开发模式,打造独具东北特色的侵蚀沟高效产业发展模式。
成果亮点
针对大、中型侵蚀沟沟道进行整形削坡处理,使沟坡坡度均降至 35°以下,沟底水道比降全部低于100‰,并采用连续柳跌水修筑植物水道,同时在沟岸修筑环形截水地埂,使用自主培育的牧草品种,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林草间作生态防护技术、草-药经济产品开发技术、沟底沙地林草恢复建植技术、混合人工群落建植技术、草+生态护坡材料生态护坡技术等,成功构建了由发展沟变成植物多样性高、系统稳定性强、植被生产力大的混合植被群落的稳定沟,并集成了林-草-药混合修复侵蚀沟经济开发技术。
团队介绍
本团队成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均为硕士学历。团队成员多年从事牧草栽培、侵蚀沟修复、草地生态修复、新品种选育、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工作,项目组成员均有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及草地生态修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组织上、技术上、研发队伍上及目前的工作基础上都具备了该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近几年主持国家、省级以上项目9项。在生态环境及草地生态修复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基础为承担本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26

马西青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综合评价

柠条作是治沙造林的优选树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我区大部分地区实施禁牧休牧政策,该政策实施后,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了。但由于饲草料的缺之和品种的单一使农牧民养殖积极性减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增收。而柠条走产业化道路,不仅可以提供优良的饲草资源还可以激发农牧民种植柠条的积极性,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牧区的发展。柠条综合利用和产业化的发展能有力地解决禁牧舍饲中饲草问题和营养平衡问题,从而推动禁牧休牧政策的实施,有力的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彻底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走向现代化畜牧业。因此,柠条灌木地优化生产生态模式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