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规模化人工草地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发布时间: 2023-09-2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源,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消纳养殖业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模式农业。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许多粪便资源变成了污染源。同时,养殖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基地,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加大了饲草料有效供给的风险。针对我国优质饲草供给和种养循环关键技术问题,现已开展规模化人工草地建植、饲草收获加工、饲草营养品质与质量安全调控、优质饲草在牛羊等动物上的转化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还田技术、饲草地有机肥消纳容量及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等研究,建立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并在大型养殖企业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形成种养结合、草畜两旺的可喜局面。
成果亮点
筛选出适宜的抗寒品种并确立了施肥量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规模化人工草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破解了优质饲草生产加工、青贮饲料品质调控与安全贮藏、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还田技术等制约难题,形成较为成熟的草畜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并在大型养殖企业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有效串联起优质饲草生产-加工-转化-种养循环模式的产业链条,有力提升了优质饲草供给和畜牧养殖技术水平,为草畜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持续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典型范式。
团队介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始建于2006年,主要承担草学与草地生态学研究,拥有草原学和饲料作物育种学2个涉草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省饲草体系首席单位。现有科研人员41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博士12人,硕士24人。承担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寒地草育种长期科研基地、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草品种区试站、国家林草局草品种区试站、黑龙江省草品种区试站、黑龙江省饲料作物改良与加工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饲料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黑龙江省饲草产业示范园等草业科研平台,与哈师大学联合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省攻关重大项目等15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获发明专利等授权13项;审定饲料作物新品种20余个;制定行业标准10于项;发表论文和著作280余篇。坚持“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理念,与柳氏草业公司、东兴草业公司、艾禾生态科技公司、万家宝好牛牧场和内蒙古草都草牧业公司等开展科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16

邵新庆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该成果由牧草栽培与管理、草产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家畜转化利用、养殖废弃物还田等技术集成,对现代畜牧行业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成熟,投资回报比较可靠,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另外,“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的耦合性论证不足,要特别预防环保、健康与安全风险,并需要进一步强化种养结合、草畜两旺等关键问题,全面提高生态生产效率。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推广力度,加大耦合作用。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