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在通信信道未知条件下的海域远距离通信方法

一种在通信信道未知条件下的海域远距离通信方法

发布时间: 2023-07-31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海域远距离通信
成果介绍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在通信信道未知条件下的海域远距离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划分通信网格区域,船舶发送AIS信息,并接收信息反馈;依反馈信息划分通信信道,获取各信道状态信息;各信道状态信息,确立最佳通信信道与通信手段,通信网格区域的划分分为近海通信网格与远海通信网格,船舶发送AIS信息为多平台发送。该在通信信道未知条件下的海域远距离通信方法,通过以多通信平台为中继点,利用各平台的通信功能实现中继效果,实现择优选择,可以不考虑岸基基站通信信道状态进行更实时准确的通信,有利于提升船舶的航行安全。
成果亮点
自适应调制:该方法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根据实时的信道条件和环境变化来选择最适合的调制方式。通过动态调整调制方案,可以提高通信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适应不同的海域环境。 智能功率控制:该方法利用智能功率控制算法,根据信道质量和距离等因素动态调整发送功率。这样可以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功耗,延长终端设备的电池寿命,提高通信系统的能效。 多天线技术:该方法采用多天线技术(如MIMO),通过使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增强信号的传输性能。多天线技术可以有效抵抗海水多径衰落、多路径干扰和多普勒效应等海域特有的信道问题,提高通信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异构网络融合:该方法将海域远距离通信与其他通信网络(如卫星通信、陆地网络)进行异构网络融合。通过智能的网络选择和切换策略,可以提供更加可靠和连续的通信服务,保证海域远距离通信的稳定性和全球覆盖。
团队介绍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年学校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成都理工大学矢志报国、上下求索,风雨兼程、耕耘不辍,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名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两院院士5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成果资料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08-22

顾城天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教授

综合评价

此产品具有良好的效益,建议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