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在水稻等作物中高效表达Bt蛋白Cry2Ag1抗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在水稻等作物中高效表达Bt蛋白Cry2Ag1抗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2-11-2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2019年草地贪夜蛾已经入侵并且定殖中国,2020年以后将进入爆发为害阶段,目前我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包括化学防控、理化诱控、农业防控、生物防控和培育抗性品种,化学防治是防治草地贪夜蛾最常用的方法。培育抗性品种来抗草地贪夜蛾不仅抗性持久,不易被环境因素所破坏,无农药残留,且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低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且成本低,由于去年草地贪才入侵中国,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天然的抗性品种,而应用最多的是筛选抗草地贪夜蛾的抗性基因转入作物中,基因测序同时发现,入侵的草地贪夜蛾不携带对Bt基因的抗性基因,这意味着Bt毒素和Bt作物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本成果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Bt蛋白Cry2Ag1在水稻等作物中高效表达Bt蛋白抗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其是在原有基因Cry2Ag1(GenBank:ACH91610.1)的基础上,将编码蛋白的基因改造为水稻等作物偏好的密码子,然后将改造后的基因合成后导入水稻等作物中,本成果中转基因水稻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显著,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成果亮点
该Bt蛋白Cry2Ag1及其基因和应用,提供Cry2Ag1蛋白是一种Bt蛋白,对草地贪夜蛾有极强的杀害毒力,将其用于制备转基因植物,能够对抗草地贪夜蛾对作物的危害,并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因此,本成果的Bt蛋白Cry2Ag1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适合大规模应用于提高植物的抗虫性中。
团队介绍
李平教授研究团队是以生物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的综合性科研团队。团队的前身为周开达院士和李仁端教授于1987年创立的“两系杂交稻课题组”,生物技术课题组、植物病理实验室和品种资源课题组先后并入,于2005年拆分为品质研究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团队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研究队伍,构建了先进的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和技术体系。目前团队成员达60余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实验师2人,聘用辅助技术人员10余人,在读研究生45人。近年来,全体成员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两千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转基因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主要国家资助计划;分别在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选育水稻新品种50余个,其中国家级审定15个;此外申请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沁农作物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作物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22

王世全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副教授

综合评价

近两年来,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可谓是最为令人心忧的农业问题之一。这种外号“行军虫”的生物迁飞性强、在中国缺乏天敌为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草地贪夜蛾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种植转基因Bt作物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之一。本成果的Bt蛋白Cry2Ag1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适合大规模应用于提高植物的抗虫性中。作为一种生物学手段,转基因可以成为防控农业害虫重要方式之一,与其他科学的防控措施一起,可以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