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优质牧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技术

优质牧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1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牧草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基础,是破解种业“卡脖子”的关键所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收集优质牧草种质资源2338份,收集国内华北区野生牧草种质材料3902份,包括禾本科1502份,豆科2035份,蓼科125份,菊科59份,苋科53份,唇形科、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等其他科共128份。在收集的基础上,对2500余份牧草种质材料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出苗(返青)期、分蘖(枝)期、拔节期、孕穗(蕾)期、抽穗(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千粒重、落粒性等,制定了《披碱草属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红三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专著7部。对2340份材料的耐盐、碱、干旱、寒冷、病害、虫害、重金属等胁迫进行了抗性鉴定评价,筛选出抗逆性较强种质材料179份。制定国家标准《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酸性测定》和《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热性测定》,出版了《牧草种质资源抗逆性研究》专著,相关成果获得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和2017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成果亮点
本成果优质牧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包括引进收集国内外优质牧草种质资源6240份,对2500余份重要牧草种质材料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评价,对2340份重要材料进行了盐、碱、干旱、寒冷、病害、虫害、重金属等逆境胁迫的抗性鉴定评价,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出版冰草、披碱草和多花黑麦草等草种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专著10余部,构建了完整的评价体系。 1.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优质牧草种质资源,累计2338份,含有众多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收集华北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累计3902份,占区域可收集资源的80%以上。 2.开展了2500余份重要牧草种质资源的田间农艺性状评价和2340份重要材料的盐、碱、干旱、寒冷、病害、虫害、重金属等逆境胁迫的抗性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种质材料179份,可为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制定了国家标准《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酸性测定》和《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热性测定》,出版冰草、披碱草和多花黑麦草等草种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专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牧草种质资源抗性评价技术体系。
团队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草地生态与管理团队,多年从事草地管理和高效利用等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草地生态学、草地养分管理、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团队成员有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成员包括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2名,研究生4名。研究制定了国家标准“草原健康状况评价标准”(GB/T 21439-2008),建立了定量评价草地生态状况的新方法。制定了国家标准《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酸性评价》(GB/T 37068-2018)和《牧草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耐热性评价》(GB/T 37314-2019)。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本,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7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8

邵新庆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该成果主要解决了牧草育种资源的问题。牧草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基础,是破解种业“卡脖子”的关键所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收集优质牧草种质资源2338份,收集国内华北区野生牧草种质材料3902份。对育种行业具有很好的基石作用,选育的牧草品质优良,可以在我国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另外,因在选育过程中需要丰富的种质资源,尤其是豆科牧草的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我国种业水平。 总体而言,该项目积累扎实,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豆科牧草品种的开发,提升我国种业水平。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