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光伏架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光伏架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13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为促进我国光伏应用的发展,把中国从一个光伏生产大国变成一个光伏应用大国。然而光伏架下具有恶劣的生态环境条件,其土壤养分、水分、热、光等环境条件均与普通种植牧草的耕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这会对种植牧草的种植造成较大的困难,从而会使得牧草产量较低。因此目前亟需研究一种关于在光伏架下的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研究符合光伏架下自然环境条件的牧草种植生产关键技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牧草人工草地,对于推进当地牧草产业化生产、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光伏产业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多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成果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利用光伏架下废弃土地、并能提高光伏架下牧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
成果亮点
(1)建立了光伏架下人工草地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建植方法,使废弃地合理利用。 (2)筛选出了适宜光伏架恶劣生态环境下生长的草种、播种方式和施肥条件,建立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牧草人工草地。 (3)通过合理种植适当的草种以及采用适当的播种方式和施肥种类,解决了目前光伏架下难以种植牧草以及牧草产量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4)研究了在光伏架下的环境因素对牧草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研究该建植方法的施肥条件及播种方式等提供基础理论 (5)建立了光伏架下牧草种子生产的技术方法。
团队介绍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栽培育种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1人,主要致力于牧草、生态草、草坪草、药用草、观赏草等栽培育种、良种繁育与应用技术研究。在草栽培育种领域获各级各类成果奖20余项,其中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培育注册草品种49个;主编及参编出版草资源育种领域的著作9部;获批相关专利20多项;建立不同规模的草品种栽培、育种、良种育繁、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生产基地10余个,利用团队成员培育出的冰草、扁蓿豆、新麦草、三叶草、老芒麦等抗旱节水品种进行园林绿化、植被恢复及人工草地建设,与多家企业联合构建了自治区草品种“育种—良繁—推广”体系,初步形成了自治区草品种产业化格局,实现了蒙农1号蒙古冰草、蒙农杂种冰草、蒙农4号新麦草及扁蓿豆等草品种及相关技术专利等成果的转化,草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60多万公顷,累计产值达6亿多元。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邵新庆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该成果针对光伏加下特殊生境,筛选优良牧草,优化了栽培技术,提出了光伏加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对人工草地领域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成熟,比较可靠,推广前景良好。 另外,该技术面临的环境差异很大,存在稳定性风险,应进一步明确区域划分,优化栽培建植技术。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应用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值得支持推广。建议优化种植技术方案,在单项技术突破的技术,形成集成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