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烧结返矿冷压球在高炉的生产实践

烧结返矿冷压球在高炉的生产实践

发布时间: 2022-11-1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行业领域: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成果介绍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具有潜在价值的副产品,如小粒度烧结矿、高炉除尘灰、焦炭粉末、烧结除尘灰和高炉尘泥等。小粒度烧结矿(返矿,小于5mm)直接入炉会堵塞料柱孔隙,阻碍高炉内煤气通过颗粒状料层向炉顶流动。为降低对高炉顺行的影响、稳定炉况和炼铁产量,传统利用方式是将返矿送回烧结系统,充作铺底料或加入混合料中进行使用,或采用小粒级入炉。此工艺既增加烧结过程的燃料消耗、增加NOx,SO2和粉尘排放量,又浪费人力资源,增加成本。将返矿通过冷压工艺制成冷压球团加入高炉可实现对小粒度烧结矿环保合理利用。 国内炼铁生产中,返矿分为内返(进高炉料仓前的返矿)和外返(入高炉前)。宝钢是国内先进科技最集中的钢厂,其烧结内返加外返总量高达30%左右,其它钢铁企业返矿也是30%左右,甚至更高。将粒度<5mm烧结矿制成冷压球入炉,与进入烧结工序相比,可大幅降低能耗。 因此,在钢铁企业环保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通过冷压技术实现对返矿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直接增加烧结产量、降低烧结矿碱度,改善高炉炉料结构,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炼铁工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成果亮点
一、有效解决了冷压球的冷热态强度问题:冷压球是将返矿等小粒级物料冷压成型,没有烧结的烧结熔融过程,因此,强度很难达到高炉的要求,该工艺能使冷压球的冷态抗压强度大于2100N以上,通常在2500N以上,高于普通热烧球团,同时,热性能指标较好,通过本技术生产的冷压球低温粉化指数RDI+3.15≥65%,普遍在70%以上,热裂指数DI-6.3<5%,实际在3%以内。低温粉化指数和热爆裂指数均达到入炉要求。 二、返矿冷压球团技术,不但在国内大小型高炉中投入运用,而且产品在炼铁领域实现工业化应用是国内首创,目前已在榆中钢铁2800m3高炉使用5%,陕西略钢二座425m3高炉配加量18%左右,陕西汉钢450m3高炉配加15%左右。当前山西高义,宁夏钢铁,四川德胜等十余家钢厂正在洽谈合作建设返矿冷压球项目。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严礼祥,男,中共党员,本科文化,高级工程师(正在申报正高级)。1994年毕业于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现重庆科技学院)炼铁专业,从事冶炼技术工作20余年,先后担任达钢集团炼铁厂厂长、钢铁研究所所长、广元市领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现任重庆臻焱、重庆焱龙董事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冶金废料综合利用研究和高强度聚合物研究,牵头制定了2项团体标准,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四川省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三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研究成果深受业界好评,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其专利技术已运用到海外市场。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和高校冶金专业,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现有生产项目基本实现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运营和管理。 同时,建有专业化粘合剂生产线和研发实验室,形成配套保障能力,并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共建了联合研发中心、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平台,为科研攻关和成果推广运用提供坚强保障。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先进材料制造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金属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2

车彦民

中国金属学会

主任、高级工程师

综合评价

该成果的技术覆盖面广,可应用于钢铁、有色等行业。与传统模式相比,可提高入炉熟料比5~20%,使高炉运行更稳定顺行。运用该项科研成果可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吨产品碳排放仅12kg左右,与吨烧结矿碳排放48.5kg相比,可以降低碳排放70%以上。同时,可加入其它固废,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安全性好,应用前景广阔。建议向全国钢铁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