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糠醇树脂改性木材制造技术

糠醇树脂改性木材制造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1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林业
成果介绍
针对人工林木材材质较软、尺寸稳定性差,户易腐朽、老化等问题,福建农林大学余雁教授团队依托“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和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利用糠醇树脂对木材进行细胞壁改性,显著提升改性材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防霉防腐等生物耐久性能。实现指标如下: 1)筛选出了新型催化剂1种,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糠醇改性液配方1个; 2)获得适合人工林杉木和杨木的成套液相糠醇改性处理工艺各1套,糠醇改性木材抗压强度相对未处理材提高30%,抗湿胀系数(ASE)平均为60.8%,防腐性达强耐腐等级; 3)获得适合人工林杉木和杨木的成套气相糠醇改性工艺各1套,成功制备出了低糠醇树脂负载率、高尺寸稳定性的改性木材,制备出的糠醇改性杉木和杨木,在增重率仅为10-12%时,ASE分别高达80.06%、89.00%和51.32%; 4)建成年处理能力10000 m3木材糠醇树脂改性中试生产线1条,产品增值3000元/m3以上。示范生产改性木材产品50 m3,制成户外家具10套,凉亭2座。
成果亮点
该技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筛选出的新型催化剂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专利催化剂,打破了国外对糠醇树脂改性技术的专利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改性液在常温条件下可均一稳定存储1周以上,改性木材达到强耐腐等级、尺寸稳定性高,可以将速生人工林软质木材应用于高附加值户外产品。 采用溶液定量吸附及气相吸附沉积的方法对木材进行改性,实现了对细胞壁的精准改性,可以在低负载率下获得尺寸稳定性高的产品,节省糠醇改性液,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设备等研究条件的限制,极具潜力的气相糠醇改性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希望在后期的研究中,探索更好的糠醇气化方法及相关处理设备,以便于快速实现气相糠醇改性的产业化。 目前,工业化生产建议采用液相糠醇改性方法,即通过真空加压浸渍或溶液定量吸附法处理木材,通过控制糠醇树脂的负载率可生产不同性能等级的改性木材产品,产品增值3000元/m3以上,可用于制造户外栈道、家具、木结构建筑屋顶板和外挂板、高速公路隔音板等。
团队介绍
1.余雁,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项目负责人,提出了项目研究思路,设计了项目技术路线,研制了改性剂配方和溶液定量吸附、气相吸附沉积改性工艺。 2. 王汉坤,国际竹藤中心副研究员,曾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项,参与了糠醇改性工艺的优化和中试示范生产。 3.李万菊,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木竹材的糠醇改性研究,基于真空加压浸渍法进行了液相糠醇树脂改性的工艺优化研究。 4. 刘明辉,国际竹藤中心博士,进行了溶液定量吸附和气相糠醇树脂改性的工艺优化。 5.张雪霞,福建农林大学讲师,参与了木材的液相糠醇改性工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6.郭飞,福建农林大学讲师,参与了木材的气相糠醇改性研究,分析了糠醇树脂在改性木材中的多尺度分布规律。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林草及绿色家居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林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4

余养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研究员

综合评价

成果针对人工林木材料强度低、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等缺陷,发明了糠醇树脂细胞壁精准改性新技术,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创新真空加压浸渍、溶液定量吸附、气相吸附沉积等处理工艺,实现了木材细胞壁精准改性。经第三方检测,糠醇改性杉木抗湿胀系数为68.6%,顺纹抗压强度提高36%,防腐性达强耐腐等级。该项目成果,尤其是糠醇树脂溶液定量吸附和气相改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人工林木材资源丰富,华南地区拥有大量杉木、马尾松资源,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有丰富的杨木资源,这些速生人工林木材由于材质软、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该成果的应用可以大幅改善人工林木材的天然缺陷,将其用于制造高档耐候地板、木建筑墙板、庭院实木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技术成熟,未来市场空间大,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的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根据应用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积累工程案例,加强宣传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