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电力系统接地技术

电力系统接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10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成果介绍
本项目系统开展了电力系统接地基础理论、分析方法、降阻技术、安全性能检测及接地标准制订等方面研究。解决了接地系统工频电气参数科学计算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结合土壤放电机理研究建立了基于分形理论和损耗传输线的分析模型及智能拟合快速计算方法,揭示了接地装置的雷电冲击特性,得出了接地装置冲击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水平接地网的均压优化布置方法、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三维组合降阻技术,实现了运行接地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新技术,并开发了相关测试设备;制订了新的接地设计国家标准。
成果亮点
1)基于电磁场理论、结合Laplace变换与GMRES和Levenberg-Marquardt等数值积分方法实现了任意分层土壤参数的反演。 2)提出了多层土壤格林函数的计算机自动推导方法,采用辛普森积分和电磁场混合数值方法实现了任意分层、分块媒质中接地系统电气参数的快速、精确 计算。 3)揭示了常规土壤和冻土的介观冲击放电特性和机理,建立分形随机概率模型,提出时域频域双内插的智能拟合快速计算方法,获得了土壤介观放电过程与接地系统宏观冲击特性的关联特性。
团队介绍
何金良 46 1966.01 教授/所长 清华大学 曾嵘 41 1971.11 教授/副系主任 清华大学 张波 36 1976.01 副教授 清华大学 杜澍春 76 1936.03 教授级高工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孙为民 40 1962.05 高工/副主任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张平文 46 1966.07 教授 北京大学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0

荆 勇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总工

综合评价

本项目系统开展了电力系统接地基础理论、分析方法、降阻技术、接地性能评价及检测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安全指标,研究成果体现在我国接地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中。研究成果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发变电站、输电线路、风电场等的接地设计、降阻、接地系统运行安全性监测和诊断,以及大型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防雷接地设计和分析。 主要创新点包括: (1)提出了多层土壤格林函数的计算机自动推导方法,基于GMRES和Levenberg-Marquardt等数值方法实现了任意分层土壤参数的反演;采用辛普森数值积分和电磁场混合数值方法实现了任意层状/块状媒质中接地系统电气参数的快速、精确计算。 (2)揭示了常规土壤和冻土的介观冲击放电机理,建立了土壤放电过程的分形随机概率模型,提出了时域频域双内插的智能拟合快速计算方法,获得了不同接地装置的雷电冲击特性及冲击系数计算公式。 (3)发明了包括爆破接地极、斜接地极、深井接地极等不同形式的三维降阻技术,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的接地降阻难题提供了解决措施;提出了接地网的指数分布结构的均压优化布置方法,大幅降低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有效提升了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水平。 (4)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辅助分析的短电流极引线接地电阻测量新方法,实现了接地电阻的高效准确测量;提出了基于电路反演理论的接地网腐蚀状态快速诊断技术,提供了接地系统性能的检测和诊断手段。 3、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我国100余个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降阻工程中得到应用,如1000kV交流、云广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和青藏铁路110kV供电系统,工程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有效节约了工程投资;项目开发的接地优化设计软件已被包括韩国、刚果等在内的国内外多个设计部门应用。 评价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在电力系统接地基础理论、分析方法、降阻技术、安全性检测及接地标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我国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