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草原放牧家畜载畜量精准管理系统

草原放牧家畜载畜量精准管理系统

发布时间: 2022-11-10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软件著作权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本技术管理系统是在对内蒙古三种主要类型草原进行多年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所获得的植被不同生长时期生物量、草原可利用牧草比例、牧草营养成分、放牧家畜采食量和消化率、家畜生产性能等大量数据并进行了分析整理,依据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生产、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和放牧管理等要素,开发了适宜于内蒙古三种主要类型草原的放牧家畜载畜量精准管理系统,为草原区牧民和管理者实时掌握草原和家畜生产动态,便于对草原载畜量做出实时调整,提高对草原的合理利用,获得生产和生态双赢的目的。
成果亮点
草原放牧承载力精准确定主要指标及创新点如下: (一)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计算 该系统研究中,采用自主研发的粪氮指数法估算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准确率达98%,成功地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本系统采食量参数设置都采用此法进行估算的,为内蒙古草原放牧家畜精准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不同类型草原牧草利用率的准确判断 规定草原适宜利用率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它不仅受牧草耐牧性、生长时期、生草土发育情况、地形坡度、水土流失状况、家畜种类和生产性能及对草原的管理水平影响。内蒙古三种主要草原牧草利用率的确定是课题组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确定了内蒙古三种主要类型草原牧草利用率与放牧强度的关系,提出了适宜承载力的草原牧草利用率。 (三)环境因子对放牧家畜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影响放牧家畜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水源点距离和降雨量等,经过对年的研究,各因子的影响系数进行设置。 (四)草原牧草产量波动较大,所以年产草量应按月测定,折合成月或季节产草量,以便实时对草原和放牧家畜进行监测,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这也是本软件系统开发的创新。
团队介绍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科研团队有教育部“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寒旱草原区牧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内蒙古草原英才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蒙古高原乡土草种质资源遗传改良与利用”“草产品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团队以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宗旨,服务于我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队伍,是一个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固定人员65人,流动人员21人。固定人员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19人;博士学位57人,硕士学位5人;有海外留学经历人数占47.69%。40岁以下研究骨干比例占35.38%,他们已经成为实验室的主力,确保了实验室的发展后劲。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马西青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综合评价

该成果依据草原牧草生长情况和主要环境因子,为牧民和管理者提供草原实时草原合理载畜量,为草原精准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成果对探索草畜适应性动态管理,协调草地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等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