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钠离子电池技术

钠离子电池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08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成果介绍
钠离子电池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早期被设计开发出来的电极材料如MoS2、TiS2以及NaxMO2电化学性能不理想,发展非常缓慢。寻找合适的钠离子电极材料是钠离子储能电池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之一。2010年以来,根据钠离子电池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正负极材料,在容量和循环寿命方面有很大提升,如作为负极的硬碳材料、过渡金属及其合金类化合物,作为正极的聚阴离子类、普鲁士蓝类、氧化物类材料,特别是层状结构的NaxMO2(M= Fe、Mn、Co、V、Ti)及其二元、三元材料展现了很好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成果亮点
我们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钠储量丰富,资源分布广;储能容量可规模放大, 储能容量为 kWhs-MWhs;能量密度较高,>130 Wh/kg;稳定性好,可稳定循环3000 次以上;材料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可深度放电,能量效率高等特点; 其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适用领域包括大规模储能领域;输配电及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用电源
团队介绍
李先锋,男,博士,1979年生,2001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化学学院。2006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同年10月加入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开始博士后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9,9月作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入303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双碳支撑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化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1

焦斌

中国化学会

高工

综合评价

该项目集成创新了此领域全流程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先进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