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围栏封育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围栏封育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2-10-1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著作权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围栏封育作为荒漠化区域植被恢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建技术措施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对区域生态恢复的促进效果明显。通过对日月山地区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措施恢复 14 年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两种常见恢复措施下日月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进行量化和比较发现,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两种恢复措施下生态功能得到不通程度的恢复,群落高度和覆盖度均恢复显著;两种恢复措施下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恢复效果存在差异;群落组成逐渐丰富,围栏封育措施下,物种丰富度为 26 种,退耕还草措施下,物种丰富度为 22 种;群落结构明显优化,但两种恢复措施下各层结构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两种恢复措施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多处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说明土壤的恢复较群落植被的恢复更滞后更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成果亮点
占全球陆地面积 1/5 的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措施下的群落因人为消除了来自牛羊的踩食干扰,群落的覆盖度、高度恢复显著,退耕还草措施下群落覆盖度和高度分别较自然放牧下的高 53.18%和 64.11%,围栏封育措施下群落覆盖度和高度分别较自然放牧下高 47.91%和 42.75%。与自然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高 62.25%、56.65%,而退耕还草措施与围栏封育措施下的草地相比,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低 11.46%、54.03%。退耕还草措施下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显著高于围栏封育和自然放牧下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10 cm 土层植物根系最为发达,对土壤中的有机碳及全氮利用效率较高。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 团队主要从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和主持项目多项,并取得显着成绩。近期承担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中日合作 “亚太地区环境创新战略计划(APEIS)研究”、“温带高山草原生态系统碳素动态和温暖化影响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参加者;国家973计划课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子专题“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观测研究”负责人;青海省发改委投标项目“三江源区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引进与示范”子项目“关键种群人工建植修复技术的示范”负责人;青藏铁路公司《青藏铁路沿线化学固沙及植被建植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王洁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增加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的施行范围,并对围封范围进行长期监测,观察其恢复效应。同时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撰写相关调查报告,突出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是对退化草地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使高寒草甸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显著提高,群落结构优化,土壤持水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使退化高寒草甸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功能得到较好修复。并在媒体网络平台宣退耕还草和围栏封育对于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