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心身整合医疗临床研究及应用

心身整合医疗临床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22-10-1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成果介绍
心身整合诊疗模式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为具体的体现,其在突破传统生物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致病机制的交互性和治疗模式的多样性。赵教授介绍到,心身整合医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第一,学科层面的整合。心身疾病在临床上可涉及到内、外、妇、儿、肿瘤等各个专科,心身医学实现了多学科的整合;第二,治疗层面的整合。心身疾病要考虑到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多层面的心身整合诊疗。临床中应将药物治疗(如抗焦虑抗抑郁、失眠类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重复电频率刺激等)以及传统的中医疗法治疗整合在一起,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角度全面系统地认识患者个体;第三,治疗过程中参与层面的整合。引导患者、医生以及患者家属、好友等的共同参与,强调患者依从性。
成果亮点
率先在中国将 1977 年美国恩格尔教授提出的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建立我国心身整合医学模式的相关专家共识; 首次在我国冠心病人群发现了心理应激可诱发心肌缺血(MSIMI),证实采用中医药心可舒片治疗可改善 MSIMI 患者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心肌收缩力; 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大数据的 3D 医学心身整体智能诊疗系统和 PEM-D 心身整体智能诊疗系统,已用于协助非精神科医生进行心身疾病的识别与诊疗。
团队介绍
耿庆山;刘梅颜;朱春燕;潘集阳;郭兰;马欢;丁荣晶;叶瑞繁;骆春柳;张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安中盛凯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生命全周期营养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营养学会) 评价时间:2022-10-26

朱大洲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科技处

副处长

综合评价

广东省科技评价协会组织业内专家对《心身整合医疗临床研究及应用》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认真审核了相关材料,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质询了有关项目情况,经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项目组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验收要求。 二、本项目共形成了 3 个专家共识,编写了 2 部培训教材,翻译了 1 部美国《非精神科医生精神疾病诊疗指南》,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了 49 篇相关研究论文(其中 SCI 或 SSCI 收录 15 篇),获得了 4 个心身医学诊疗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 1 项心身疾病管理专利三、项目完成了合同中规定的考核指标。 四、项目经费使用合理,符合相关要求。本项目共培训了 6225 名非精神科专业的医护人员,相关学术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身整合医疗服务模式已推广应用到全国300家医院,实现了3D医学心身整体智能诊疗系统等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