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

一种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

发布时间: 2022-03-04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委托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新兴行业
成果介绍

一种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停车位,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能源在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电能源的清洁性,以避免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对于环境的污染,而现有的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对于大气的污染十分的严重,因此现今社会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十分的重视,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的替代掉一部分的汽油车,大大的减少了汽车对于环境的污染。

而现有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比目前较低,因此一辆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电所能够储存的电量并不是很多,所以现有的电动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性的需要充电,而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动汽车的快充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因此将一辆电动汽车从低电量充到满电,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停车场设置充电桩的方式,是十分的适用的,然而目前情况下油车还是占有大多数,因此现有的停车场为了把控成本,其内并不会设置过多的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车主没有及时开走导致的车辆长时间占用充电桩停车位的问题,如此便会出现电动汽车充电桩位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免车辆长时间占用充电桩停车位的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充电装置、立体支架以及设置在立体支架上的转移装置和若干个停车位,所述转移装置与若干个停车位联动,以驱动停车位在立体支架上移动,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感应充电插头和感应充电桩,所述感应充电插头用于插入到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插口内,其内具有标签,所述感应充电桩固定在立体支架相对于其中一个停车位的位置上,所述感应充电插头、感应充电桩和转移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耦接,所述控制系统存储有感应充电插口内标签的标号,以逐个驱动带有感应充电插头的车辆转移到感应充电桩所对应的停车位上,并在感应充电插头感应到电充满以后,驱动下一个带有感应充电插头的车辆的车位转移到靠近感应充电桩的位置上。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充电插头包括头部和用于与感应充电桩感应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固定在头部的一端上,所述头部背向感应线圈的一端插入到汽车充电插口内,并与汽车充电插口电连接,所述标签嵌设在头部内,所述停车位内设有标签检测器,所述标签检测器与控制系统耦接,以检测器上的标签并输出标签内的标号到控制系统内。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充电桩包括感应充电头和充电杆,所述充电杆固定在立体支架上,并与停车位的长度相平行,所述感应充电头与控制系统耦接,并可滑移的设置在充电杆上,以在充电杆上滑移,移动至汽车充电插口处,与充电插口内的感应充电插头互感给电动汽车充电。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充电头包括外壳、可伸缩的设置在外壳上的充电臂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移动装置,所述外壳套设在充电杆上,所述移动装置与充电杆相接触,以沿着充电杆移动,进而带着外壳移动,所述充电臂背向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部市电连接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与感应线圈互感,提供电能给予感应线圈充电,所述充电臂相对于感应线圈的一端设有标签检测头,该标签检测头与移动装置耦接,以在检测到感应充电插头上的标签时,驱动移动装置停止移动。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杆呈形,构成包围停车位后部的结构,所述立体支架为三个停车位平行且上下两层的五停车位结构,所述转移装置为链条转移装置,所述停车位设有五个,均可活动的设置在立体支架内,以在立体支架内形成五个停车位和一个转移空置位,所述充电杆固定在立体支架的右下方位置上,并包围住右下方停车位的后部。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体支架相对于充电杆下方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翻转底座,所述翻转底座内设有翻转电机,所述充电杆横杆部分可旋转的设置在翻转底座上,并与其内的翻转电机联动,受翻转电机控制而进行翻转,所述翻转电机与转移装置联动,以在转移装置驱动停车位转移时,驱动充电杆向上翻转。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杆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其内穿设有与外部市电电连接的导电铜杆,所述充电杆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导电铜杆与外部的滑孔,所述滑孔呈长条状,并沿着充电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通电杆,所述通电杆的一端固定在充电臂与外壳连接的一端上,并通过导线与充电线圈电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滑孔内,并在该端的端面上可旋转的设有导电球,所述导电球与导电铜杆相接触,以接收导电铜杆输出的电源传入到充电线圈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皮带和移动电机,所述充电杆的两端均可旋转的设有转移滑轮,所述移动皮带的两端分别绕过两个转移滑轮后伸入到滑孔内,再固定到外壳上,以盖住滑孔,所述移动电机的机身固定在充电杆一端的侧面上,其转轴与该端的转移滑轮同轴固定,以带动该转移滑轮旋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滑孔相对两侧的孔壁上开设有供移动皮带嵌入的滑动孔。

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充电装置、立体支架以及转移装置和停车位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一个立体转移停车库而且带有充电桩的效果,而通过将充电装置设置成感应充电插头和感应充电桩的方式,便可实现通过将感应充电插头插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内,然后实现一个无线充电的效果,因而便可有效的与转移装置和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将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进行逐个充电了,而且通过感应充电插头内的标签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让控制系统有效的识别出来了。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3为图1中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图2中的充电杆的断面图;

图5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装置,包括控制系统4、充电装置5、立体支架1以及设置在立体支架1上的转移装置2和若干个停车位3,所述转移装置2与若干个停车位3联动,以驱动停车位3在立体支架1上移动,所述充电装置5包括感应充电插头51和感应充电桩52,所述感应充电插头51用于插入到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插口内,其内具有标签,所述感应充电桩52固定在立体支架1相对于其中一个停车位3的位置上,所述感应充电插头51、感应充电桩52和转移装置2均与控制系统4耦接,所述控制系统4存储有感应充电插口内标签的标号,以逐个驱动带有感应充电插头51的车辆转移到感应充电桩52所对应的停车位3上,并在感应充电插头51感应到电充满以后,驱动下一个带有感应充电插头51的车辆的车位转移到靠近感应充电桩52的位置上,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停车位装置的过程中,首先在有电动汽车需要充电的时候,停车场管理人员将感应充电插头51给车主,需要充电的车主在将车停到停车位3上以后,打开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上的封盖,然后将感应充电插头51插入到充电插口内,由于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结构与油车的加油口基本相同,因此封盖与充电插口之间会留有一定的空隙,如此车主便可盖上封盖,然后离开,之后通过控制系统4 的工作,控制转移装置2动作,将停放有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停车位3转移到靠近感应充电桩52的位置上,这样便可有效的实现在车主不在的时候,对于电动汽车进行自动化充电的效果,并且在充电完成以后,及时有效的将充电完成的车辆转移出去的效果,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停车场每个车位都增加充电桩的方式,在一组停车位3之间只需要设置一个充电桩即可,如此便可有效的降低停车场的设置成本,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4采用PLC控制器与上位机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充电过程中停车位3的控制转移,以此来实现转移充满电的车辆,并将需要充电的车辆转移到感应充电桩52处,通过感应充电桩52的作用,实现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而通过感应充电插头51内的标签的设置,便可有效的让控制系统4知道需要充电的汽车停放于哪个停车位,进而实现控制转移装置 2驱动停车位3进行转换逐个的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充电插头51包括头部511和用于与感应充电桩52感应的感应线圈513,所述感应线圈513固定在头部511的一端上,所述头部511背向感应线圈513的一端插入到汽车充电插口内,并与汽车充电插口电连接,所述标签嵌设在头部511内,所述停车位3内设有标签检测器,所述标签检测器与控制系统4耦接,以检测其上的标签并输出标签内的标号到控制系统4内,通过感应线圈513的设置,便可有效的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对于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效果,这样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充电桩52贴近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处,即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了,如此实现了一个自动化充电的效果,而通过标签检测器的设置,便可有效实现检测感应充电插头51内的标签的方式来使得控制系统4能够有效得知当前的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在的停车位3,如此便可有效的实现将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转移到充电桩52处进行充电了,在控制系统4控制的过程中,在充电桩52上再额外的设置一个标签检测器,该标签检测器的检测距离小于一个车位的距离,因此控制系统4便可通过标签内编号的方式,了解到当前处于靠近充电桩52位置上的电动汽车是否是要充电的汽车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充电桩52包括感应充电头521和充电杆522,所述充电杆522固定在立体支架1上,并与停车位3的长度相平行,所述感应充电头521与控制系统4耦接,并可滑移的设置在充电杆522上,以在充电杆522上滑移,移动至汽车充电插口处,与充电插口内的感应充电插头51互感给电动汽车充电,通过感应充电头521和充电杆522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自动移动到充电插口处,然后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了,在将需要充电的车辆转移过来以后,感应充电头521先沿着充电杆522运动在移动至靠近汽车充电插口的位置上的时候便停下,以此与感应线圈513产生互感对电动汽车内部进行充电。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充电头521包括外壳5211、可伸缩的设置在外壳5211上的充电臂5212以及设置在外壳5211内的移动装置5213,所述外壳5211套设在充电杆522上,所述移动装置5213与充电杆522相接触,以沿着充电杆522移动,进而带着外壳5211移动,所述充电臂5212背向外壳52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部市电连接的充电线圈5214,所述充电线圈5214与感应线圈 513互感,提供电能给予感应线圈513充电,所述充电臂5212相对于感应线圈513 的一端设有标签检测头,该标签检测头与移动装置5213耦接,以在检测到感应充电插头51上的标签时,驱动移动装置5213停止移动,通过充电臂5212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利用其伸缩特性实现贴近充电或是远离断电的方式,而通过充电线圈5214设置,便可有效的与感应线圈513电磁感应对于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了,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臂5212采用气缸结构的方式来实现可伸缩的效果,并且至于充电线圈5214与外部市电之间的连接,则是通过贴合固定在充电臂5212的导线来实现连接的。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杆522呈形,且两个角之间为圆弧过渡,构成包围停车位3后部的结构,所述立体支架1为三个停车位平行且上下两层的五停车位结构,所述转移装置2为链条转移装置,所述停车位3设有五个,均可活动的设置在立体支架1内,以在立体支架1内形成五个停车位和一个转移空置位,所述充电杆522固定在立体支架1的右下方位置上,并包围住右下方停车位3的后部,如此便可有效的与转移装置2构成一个现有的五车位的双层车位结构,可以实现停车位3之间的互相转移置换。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立体支架1相对于充电杆522下方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翻转底座11,所述翻转底座11内设有翻转电机,所述充电杆522 横杆部分可旋转的设置在翻转底座11上,并与其内的翻转电机联动,受翻转电机控制而进行翻转,所述翻转电机与转移装置2联动,以在转移装置2驱动停车位转移时,驱动充电杆522向上翻转,通过翻转底座11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提供一个翻转的轴,然后通过其内的翻转电机驱动,实现将充电杆522进行翻转,其中在车辆停放到停车位3内的时候,是要求倒进去的,而一般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都是设置在车后部靠近车尾的地方,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杆522便不需要设置的多长,因此立体支架1内部各个停车位3之间的空间便足够供充电杆522进行翻转,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外壳5211仅通过下方开设通槽包围住充电杆522的上半部分,下侧面为打开设置,充电杆522的端面为方形,同时在通槽的槽底设置与充电杆522相抵触的滚轮,如此使得外壳5211能够更好的在充电杆522上来回滑动,因此在外壳5211移动的过程中便不会出现与充电杆522下侧面相接触的情况,如此便可通过在充电杆522横杆的下侧固定一个连杆,连杆连接着转轴,然后将该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翻转底座11内,然后在该转轴上同轴套接一个齿轮,在翻转电机的转轴上同样套接一个齿轮,两个齿轮之间通过减速齿轮组啮合,这样在翻转电机转轴旋转的过程中,便可有效的驱动充电杆522进行上下翻转了,而且不会影响到外壳5211在充电杆522上的滑移。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杆522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其内穿设有与外部市电电连接的导电铜杆5221,所述充电杆522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导电铜杆5221与外部的滑孔5222,所述滑孔5222呈长条状,并沿着充电杆52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5211内固定连接有通电杆5215,所述通电杆5215的一端固定在充电臂5212与外壳5211连接的一端上,并通过导线与充电线圈5214电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滑孔5222内,并在该端的端面上可旋转的设有导电球5216,所述导电球5216与导电铜杆5221相接触,以接收导电铜杆5221输出的电源传入到充电线圈5214内,通过导电铜杆5221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接收外部的市电输出的电能,转移到通电杆5215上,进而通过导线进入到充电线圈5214内,其中通过导电球5216的设置,便可实现在保证导电铜杆5221与通电杆5215之间导电性能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一定的磨损,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导电性能和降低磨损程度,可在通电杆5215连接导电球5216的一端开设一个球形槽,然后将导电球5216嵌设在球形槽内,同时在通电杆5215内开设一根同轴的储存槽,该储存槽与球形槽连通,其内填充有石墨烯粉末,如此在导电球5216旋转的过程中,石墨烯粉末便会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够保证相应的导电性,其中导电球5216与球形槽的槽壁之间缝隙十分的效果,因此一般是不会出现石墨烯粉末在转动的过程中泄露的问题,即使出现少许泄露,那么通过储存槽内储存的石墨烯粉末也能够及时的对导电球5216与球形槽之间的石墨烯粉末进行补充,以避免出现石墨烯粉末不足导致的导电效果差的问题,其中上述导线与充电臂 5212之间的具体的贴合方式如图4中所示,首先将通电杆5215的上端与驱动充电臂5212的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两者之间垫设绝缘层,以避免通电杆5215上的电传入到气缸的缸体,然后在右方弹性可旋转的设置一个收卷轮,在外壳5211 供充电臂5212穿过的通孔孔壁上可旋转的设置一个过渡滑轮,然后在充电臂 5212的下侧壁上开设一条沿着充电臂5212延伸的通槽,该通槽一端延伸至充电线圈5214,因此导线的一端焊接固定在通电杆5215的侧壁上,另一端绕过收卷轮和过渡滑轮以后再焊接固定到充电线圈5214,图中标示的为气缸驱动充电臂 5212伸长到最大的情况,可以看出导线是经过收卷轮和过渡滑轮以后进入到通槽内,进而固定到充电线圈5214内,此时的收卷轮积蓄弹力,这里的弹性铰接可以采用蜗卷弹簧来实现,其中导线在绕过收卷轮的时候,是穿入到收卷轮的轮心然后再伸出的,这样在气缸驱动充电臂5212缩回的时候,导线就会因为收卷轮的弹力释放旋转卷入到收卷轮内,这样便可避免在充电臂5214收回的时候,导线出现堆积的问题,并且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壳5211与充电杆522 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便可提供在外壳5211在充电杆522弧形进行拐弯。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装置5213包括移动皮带52131和移动电机52132,所述充电杆522的两端均可旋转的设有转移滑轮5223,所述移动皮带52131的两端分别绕过两个转移滑轮5223后伸入到滑孔5222内,再固定到外壳5211上,以盖住滑孔5222,所述移动电机52132的机身固定在充电杆522一端的侧面上,其转轴与该端的转移滑轮5223同轴固定,以带动该转移滑轮5223旋转,通过移动皮带52131和移动电机52132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通过移动电机52132带着移动皮带52131移动,进而实现带着外壳5211在充电杆522上滑动了,且整体结构简单,移动皮带52131还可对外壳5211的滑动进行一定的限位作用,如此使得外壳5211能够更好的在充电杆522上来回移动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停车位装置,通过感应充电插头51与感应充电桩52 的配合作用,便可实现依次对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进行自动化充电的效果,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每个停车位3加装充电桩的方式,即实现了在车辆停车的过程中对于车辆进行充电,又有效的避免了成本大幅提升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